第270章 父与子 【4K】
邺城,州牧府。
曾经高朋满座的议事厅内,此刻已是一片愁云密布。
尚未加冠的袁尚虽然还只是一个黄毛小子,但也知道一些世情。
只见的面色惶恐的坐在榻上不安道:
“高将军,父亲现在如何了?”
话说袁谭虽是长子,但袁绍却更偏爱三子袁尚。
加上袁潭领兵已久,这些年追随袁绍四处征战,也是算是一分助力。
故此这次出征,袁绍带走了袁潭、袁熙,却令袁尚留守邺城,并且令高览辅佐。
本来这只是袁绍对三子的一点偏爱,却没想到此刻却成为了袁氏的唯一生机。
……
时间回到八天前。
那日,张辽率陷阵营阵斩文丑,太史慈率玄甲营力劈颜良。
随着魏军斩将、刈旗,审配当场没于魏骑马蹄之下,死无全尸。
至此,审配所率领的四万袁兵便成了无头苍蝇一般,顿时大溃。
尤其在袁绍率领的信都守军临阵脱逃之后,中路袁军再无半点战意。
仅仅半日功夫,四万袁兵便降了大半,替魏军节省了不少时间。
至于脱离战场的袁绍也没有轻松到哪去。
幽州别的没有,就是骑兵最多。
于是袁绍这边还没走出多远,太史慈便率万余轻骑及时追上了逃走的袁军。
虽然无法击溃这支袁军,但是太史慈的存在却极大的迟滞了他们的行军的速度。
本来想要回到邺城固守的袁绍,就这样被迫滞留在广宗。
而这一停,就彻底走不了了。
因为徐荣率领两万并州军来了一场大迂回,直接抄了他的后路。
当然,这句话说的简单,可实际上想要做到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毕竟要做到这一点,徐荣等人就必须横穿常山国与巨鹿郡,才能横插在广宗和邺城之间,阻断袁绍的归路。
而这些郡县又都是敌境,想要迂回抄底自然是困难重重。
幸而赵云和徐荣两人配合默契,这才没有错过最佳时机。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冀州士族已经开始背弃袁绍了。
否则赵云就算浑身是胆,也没办法在敌境之中横行无忌,替大军开道。
《左传》有云:
君以此始,亦必以终。
袁绍当初既然决定要以士族为统治基础,如今自然也要承受相应的反噬。
不过现在说这些已经太晚了。
广宗城外,围城的魏军已经将近有七万之数,将城池围的水泄不通。
甚至由于信都之败,眼下还有三万袁军俘虏可以作为魏军的攻城耗材。
而广宗城内的袁军不过两万左右,还是败军之师。
如此恶劣的战况,纵然袁绍再如何心比天高也知道自家已经走入绝路。
实际上当看见徐荣率领并州军出现在自家身后时,袁绍就已经明白事不可为。
所以在沉思良久之后,他不顾伤亡的命人护送信使突围,传书邺城。
……
议事厅内,看着眼前惶恐不安的小公子高览没有多说什么。
只见他面色沉重的将一封信函郑重的递给袁尚。
袁尚见状当即迫不及待的打开。
然而只看了一个开头,他便脸色惨白,手指更是止不住的颤抖起来。
因为在书信的开头,赫然写着“绝命书”三字:——
显甫我儿:
嗟乎!父今困顿广宗,危如累卵,然此书非求援,乃遗训也。
夫胜败在天,非德之薄厚。天不祚袁,人力何及?
吾今之败,失在天命,与人无尤!
我儿当铭心镂骨,勿复生觊觎之念。
想我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冠盖相望。然因董卓之祸,以致门庭凋敝,此皆鉴前毖后之殷鉴也。今嗣续之重,系汝一身。
汝当效先祖治经明典,弃干戈而就俎豆。魏公威雅量宽宏,城破之日,当北面称臣。虽令司阍,亦当恪谨,此乃存宗祧之良策也,切勿生复仇之念。
至若汝叔公路,豺声狼顾,吾自幼便知,此人非可信重者。若其有尺素往来,当立焚之;若有悖逆之言,亟诣魏公首告。此子素无远略,终必自毙,慎勿为所累。
生死大限,言之已穷。
噫吁,汝当以吾为戒!
吾今去矣,善事汝母,善待汝身。
生死无常,好自珍重!
——父绍绝笔
初平四年六月甲午日
——
看罢书信,袁尚已然满脸泪痕,泣不成声。
高览见状一时面色伧然,一脸悲戚。
袁绍对他自然也另有书信交待,让他好生辅助袁尚掌控邺城,等到魏军兵临城下之后尽管投降便可。甚至袁绍在信中还嘱咐他,城中若有人为难尽可说是他的命令。如此一来既能保全性命,又能保全名声。
但袁绍越是如此宽宏,高览心中就越是感伤不已。
只是念及袁绍的嘱托,高览终究还是按捺住心中的伤心劝谏袁尚振作。
不管袁尚如何选择,至少眼下必须先将邺城控制起来。
如今他们手中的筹码已经没有多少了,千万不能再大意了。
而见高览这么一说,悲伤茫然的袁尚这才止住抽泣,开始发号施令起来。
还真别说,如今邺城之中确实是暗流涌动。
原历史中袁绍只是和公孙瓒僵持不下,魏郡就有郡兵敢悍然造反,勾结黑山军杀害魏郡太守占领邺城,如今就更不用说了。
在高览的暗自排查下,很快便发现有守军将校心怀鬼胎,意欲不轨。
于是即便他们同样打着献城的心思,但是在魏军兵临城下之前袁尚依靠高览等元从老臣还是把邺城清理了一遍,甚至城中士族敢造次者也照杀不误。
一番辣手之下,这才稳定住了邺城的局势。
……
洛阳,金墉城。
夜色已深,但司隶校尉府内却依旧灯火通明。
偌大的议事厅中,只见士孙瑞高坐主位,吕布则于右席安坐。
正当两人商议着洛阳汉军下一步的规划时,却见士孙萌忽然匆匆赶到。
只见他面色震惊的坐下狠狠灌了一杯果酒后,方才语气复杂道:
“父亲,冀州之战有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