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乐极生悲【6.5K】
作为东路军都督,审配本来是坐镇信都城内的,袁绍来了之后他才搬到了城外大营,与信都城池遥相呼应。
为此袁绍十分有魄力的放权于他,支援的后路军除了留两万守城外,剩下兵马尽数交给城外的审配指挥调度。
这也导致此刻审配麾下听命的兵马足足有四万之多,反而超过了袁绍这个主公。
审配心知这份信任有多难得,故此这段时间也没有辜负袁绍的信任。
在他默契的配合之后,内外两支袁军的表现堪称守城的典范。
然而审配心中清楚,他们这次的目的并不仅仅是防御成功那么简单。
如果可以的话,信都城可以不要,但是魏哲必须死。
故此这段时间审配一直是收着打,唯恐错过最佳的时机。
……
午后,只见审配在高台上瞭望许久,眉头始终紧锁。
对于今日魏军如此猛烈的攻势,审配心中同样感到困惑。
事出反常必有妖。
于是当辛评前来传令时,审配下意识便摇头道:
“不可,魏公威最擅虚实之法,如此冒进……”
可是他话还没有说完,却见辛评冷冷一笑道:
“审正南,你莫不是想坐看信都被破,州牧被围?”
“明公将性命都交托于你,你却违抗军令——审配,你到底意欲何为?”
此言一出,审配瞬间面色铁青的怒视着辛评,手中更是摸向腰间的佩剑。
审配知道辛评这些颍川士人一直对自己心有成见,却不想在这个紧要关头他们竟然还在搬弄是非,胡搅蛮缠。
如此以私废公,审配真是恨不得立刻就砍下辛评的狗头。
但看见辛评那有恃无恐的神态,审配深吸一口气后还是按捺住了心中的怒火。
只见他眼神冰冷的扫视了辛评一眼:
“血口喷人,非君子所为……滚吧!”
没办法,谁让辛评眼下传达的是袁绍的命令呢。
在这种紧要关头他若是斩了袁绍的使者,那么就是审配不想反也得反了。
正是想明白了这一点,审配才没有再理会辛评,当即召集众将准备出全军出击。
见此情形,辛评得意一笑后方才施施然离开了大营。
不过回城后,再向袁绍复命之时辛评还是顺手给审配上眼药。
“审正南颇有微词,卑职担心此人恐怕心存他意呀!”
袁绍闻言立刻眉头微皱,但很快便轻轻摇了摇头:
“正南秉性忠烈,他不是这样的人,这种话日后不要再说了。”
只是话虽如此,袁绍袖袍中的拳头还是忍不住下意识握紧。
不是辛评的谗言有多么高明,而是这个时候审配确实有谋害他的能力。
若是此刻审配起了二心,那么他能不能活着离开信都都是一个未知数。
与此同时,城外袁军大营。
当审配面无表情的传达完袁绍的军令之后,一旁的文丑立刻主动出列。
只见他面色坚定的躬身道:
“丑愿为先锋,还请都督恩准!”
见审配眉头微皱,面露犹豫之色,文丑一咬牙竟决然道:
“末将愿立军令状,若不成功,愿提头来见!”
见此情形,刚刚准备主动请缨的颜良不由默默收回了半只脚。
倒不是颜良觉得自愧不如,而是他明白文丑比自己更需要这份差事。
话说这次袁绍兵分三路,文丑本来是淳于琼搭档的。
奈何他的运气没有颜良好,淳于琼也没有审配的谋略。
结果临平一战西路军全军覆没不说,连主将淳于琼也自刎身亡。
身为副将的文丑在亲兵的拼死护卫下虽然侥幸逃回,但也只是匹马而还。
因此之故,自文丑回到广宗之后处境颇为艰难。
没办法,死者为大,淳于琼人都死了,现在也不好说些什么。
这导致除了袁绍觉得文丑作战不力,同僚也觉得他贪生怕死。
结果被誉为“河北四庭柱”的文丑,就这样被闲置起来。
即便这次支援信都,袁绍也只是让文丑听命于审配麾下。
对于文丑的遭遇,审配自然了解,也知道他现在有多么渴望证明自己。
于是念在乡党之谊,审配想了想还是微微颔首道:
“军中无戏言,你若再败,别怪本督军法无情!”
文丑闻言当即感激的拜倒在地,欣然领命。
片刻之后,随着轰隆的马蹄声响起,只见文丑一马当先的率领三千骑兵从袁军大营中冲出,径直朝着魏军后阵而去。
随即袁军大营剩下的两万兵马终于倾巢而出,全军朝着魏哲大旗杀来。
……
云车之上,当魏哲看见这一幕后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谁说在眼皮子底下就不能围城打援了?
只要能调动敌人,围城打援就什么时候都适用。
“行了,让虎臣撤下来吧!”
随着魏哲一声令下,魏军的攻城之势顿时戛然而止。
先锋魏军虽然无奈,但这样的经历这段时间也不知道经历多少回了。
每次都是这样,一旦信都守军局势危急,他们便必然会受到城外袁军的干扰。
这导致他们心中固然无奈,但一个个还是憋屈无比的撤回了回来。
而城头上的袁绍见状心中也是松了口气,当即果断道:
“开城,出击!”
守城这么久,这还是他第一次下令城中守军主动出击。
一时间城内袁军都不由战意昂扬,因为他们胸中早就憋着一股火气了。
然而当看见城内袁军主动出城攻击的时候魏哲却并不意外。
互为犄角之势就是这样,击左则右护,击右则左护,不击则左右夹击。
以袁绍的才能自然不会放任审配在城外孤军奋战。
于是当城内守军乌泱泱一片趁势掩杀过来时,便听得“嗡~”的一阵闷响,一阵密集的箭矢便向着城下的袁军覆盖而去。
在如此近距离的齐射之下,袁军伤亡者不知凡几,前进之势更是猛然一滞。
但仅仅如此还不够,箭雨之后便见三千府兵纵马疾驰,骑弓连射,向城门反冲而去,呼啸之间便畅快的收割了不少性命。
袁绍麾下大将崔巨业见此情形还以为魏军要趁机抢下城门呢,吓得连忙暂缓攻势,在城门处摆出防御之势。
怎么说呢,他这么应对也不算错误。
毕竟城门就那么大,如果阵势被魏军冲乱了自家阵脚,那么城门他们就是想关都关不上了,所以这个时候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况且如果有机会的话,魏哲确实不介意先拿下城门,攻入信都。
事实也正是如此,见城门处的袁军稳住阵势之后魏骑也渐渐收兵。
攻城的魏军也彻底和袁军脱离接触,顺利退回本阵之中。
直到此时,城头虚惊一场的袁绍才松了口气。
他甚至故作轻松的对左右嘲笑道:
“外强中干,魏公威技穷矣!”
逢纪闻言当即凑趣的笑道:
“魏贼出身草莽,焉能知兵法之妙。”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过为王前驱也!”
闻听此言,袁绍顿时忍不住抚须而笑,显然逢纪是说得他心坎上了。
许攸虽然没说什么,但一旁的辛评倒是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在颍川辛氏眼中,魏哲的出身还真是和黔首草芥无异。
只是他们显然高兴的有点太早了。
当袁绍带领着城中剩余兵马齐出,准备和审配左右夹攻魏军,一举破敌之时,却见身为前锋的崔巨业却忽然猛然停下。
后方的袁绍不明所以,只看见前方尘土飞扬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待灰尘微微散去后,立于马上的袁绍顿时瞪大了双眼,满脸惊愕。
其身旁的袁军将校、州府幕僚有一个算一个亦是一副难以置信之态。
当然,这也怪不得他们大惊小怪。
毕竟任谁看见前面忽然多出了一道壕沟时都会是这幅表情。
回过神来的许攸更是立刻大惊失色道:
“不好,吾等中计了!”
许攸此言一出,一旁的逢纪等人也立刻反应过来。
中军大旗下的袁绍更是牙关紧要,面色铁青。
此刻他纵然是个傻子也看出来了,魏哲就是故意引诱他主动进攻。
这个计谋算不得高明,但是他偏偏就是中计了。
想到这里,袁绍的脸色顿时阴沉似水。
其实事实和袁绍想得也差不多。
甚至若不是为了眼前的这条壕沟,魏哲都不会攻这么多天的城。
也就是魏哲手中有大量技艺精湛的煤矿、铁矿工人,在挖地道方面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否则魏哲也没办法在这么短时间挖出一道壕沟。
说来魏哲这招也算是攻城八法中“穴攻法”的变种。
只不过信都城的护城河太深了,费时费力不说,“穴攻法”的成功率还一直不怎么高,魏哲才没有用来攻城。
但不用来攻城不代表这招没用,魏哲改了改竟然将这个攻城之法用来防守了。
也正是因为他的地道压根没有挖到信都城下,才导致袁绍安排的“地瓮”没有丝毫察觉。直到刚刚魏军退回本阵,矿工拉倒早早设计好的木桩横梁之后,这条地道才暴露出来。
不对,现在不能叫做地道了,应该称之为壕沟。
虽然这条壕沟并不长,可护住魏军本阵足矣。
至少有了这道壕沟的阻碍确实能大大阻滞城中袁军的攻势。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即便知道中计袁绍也没办法在收手了。
此刻他若是收兵回城,才是真的把审配和城外的四万大军往死里坑。
念及此处,袁绍心中一狠,当即咬牙道:
“传令崔巨业,不管死伤多少,必须攻破此阵!”
当此之时,许攸、逢纪等人也无话可说。
大军前方的崔巨业在收到袁绍的军令后也知道眼下没有别的选择了。
于是他当即下令麾下拆毁城门附近的房屋,准备以这些木料杂物填壕。
也幸亏这段壕沟是魏军匆匆挖成的,远不能和信都城的护城河相比,否则崔巨业这点准备还真得起不到什么作用。
可饶是如此,片刻之后袁军填壕之人还是死伤惨重,狼狈退回。
一阵又一阵的箭雨,让崔巨业看得眼角直抽。
他不知道魏哲哪来这么多弓箭手、更不知道他哪来这么多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