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657章 欲占春闱登科举

第657章 欲占春闱登科举

所以,以吏作官,只能是权宜之计罢了,还得要科举。

这也是朱熹要支持刘淮僭越的原因了。

另外,朱熹需要用科举作为工具,来传播《格物论》。他今年才三十岁,如果在宋国,最起码还得再过二十年,才能成为一代文宗,登上高位,掺和科举事务。

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

他等不起。

如果是蒙兀、女真要入主中原,成为天下之主,朱熹肯定是要想办法反抗的,可刘淮一个根正面红的汉家子弟,打出的又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朱熹自然要助他一臂之力了。

有人可能会问,朱夫子难道也可能当宋国反贼吗?

这其中自然有理由的。

朱熹可跟陆游、魏胜等宋国死忠不同,他的思想之中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绝统说’。

这是欧阳修所提出的一种历史正统论,认为正统王朝必须‘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换句话来说,王朝既需要有合法性,又必须实现统一,方才可以称得上正统。

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比如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就属于正统断绝。

如果强行按这个标准来算,无论宋金辽西夏并立,哪个都不算是正统,现在正是乱世,正是正统断绝期。

谁能统一天下,谁就能重拾正统,谁就是天下之主。

如今‘绝统说’虽然还没有被朱熹完善,却还是受到了广泛的推崇,更是在山东内部暗中传播的一种学说。

朱熹此时劝刘淮开乡试,也算是符合其人学说与性格了。

而刘淮自然也不能耗费朱熹的一番苦心,他必须趁着大胜之威,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所有事情。

离开孔府之后,刘淮对着身边的毕再遇说道:“毕大郎,我记得令尊毕公祖籍就是兖州?”

毕再遇正在一马以外左顾右盼,闻言连忙驱马向前:“正是如此,大郎君,我之前还回到兖州,寻过族人。”

刘淮沉默片刻:“找到了吗?”

毕再遇有些黯然:“我的年岁较小,家父之前也没有仔细说过家乡所在。而家父又是仓促离世,更是没了言语。北地战乱多年,再加上洪水泛滥,家乡早就不知道换了几茬人了,寻访多日,终究难以找到故乡。”

刘淮叹了口气,只能劝道:“毕大郎,你还年轻,终究还是能找到的。你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吧?”

“禀大郎君,再过一个月,就到十六虚岁了。”

毕再遇身材高大,在经历数场大战后,脸上也褪去了稚气,尤其在毕进战死之后,他更是沉稳了许多,任谁也想不到,他竟然只是一名十六虚岁的少年人。

这种少年人在山东义军内部其实并不少见。

比如刘淮的随身文书罗怀言,再比如已经搭好山东市舶司一大片摊子的王世杰,还有魏胜的二儿子魏昌。

若是算上二十郎当岁的人,那就太多了,王世隆、张白鱼、辛弃疾、魏郊乃至于刘淮本人都是这般。

这也是金国内部许多人害怕山东飞虎子的原因了。

刘淮的核心团体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到只要耗下去,就能将宋金自建炎以来积攒的精兵悍将全都耗死的程度。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长大了。”刘淮有些老气横秋的说道,他见毕再遇尴尬,哈哈一笑:“你也该独当一面了。”

毕再遇有些惶恐:“大郎君,我……”

刘淮一挥手:“莫要说别的,你阵斩了一名行军总管,一名行军猛安,这可都是大功,若不能相酬,其余人也信不得军法了。”

说着,刘淮思索了片刻:“且让罗二郎那小子也来历练一番,我寻几个循吏来,以高敞为兖州知州,你们二人一文一武,协助度田授田,稳定地方。

在这期间,毕大郎你也可以趁机寻访故乡,也算是公私两不误。至于毕大郎你的授田,你寻得故乡之后,以籍贯再论,到时候再帮你寻个清白人家的姑娘,娶妻生子,如何?”

这就是要帮助毕再遇成家立业了。

毕再遇父母皆亡,宗族难寻,属于光棍一条。

在刘淮看来,若是他不帮忙,毕再遇还指不定浪荡到何年何月。

谁料毕再遇听闻刘淮言语之后,只是沉默片刻就翻身下马,躬身行礼说道:“大郎君,我与一女子两情相悦,还望大郎君能替我做媒。”

刘淮结结实实上下打量了毕再遇好几眼,方才摸着鼻子讪笑说道:“谁家女子这么有福气?”

毕再遇扭捏了一下,在一众亲卫戏谑的目光中低声说道:“是王世隆王统制家的小娘子。去岁中秋之时,我休沐出营,遇到了惊马,救下了王小娘子,一来二去,就相熟了……后来,魏娘子还调笑我俩是天生一对……”

声音越来越小,但刘淮却听得有些惊讶起来。

这似乎是王世隆的某个妹妹,被毕再遇看上倒也不奇怪。可怎么魏如君也掺和进去了?

她自己的终身大事都没有解决,就要当媒人了?

刘淮将脑中乱七八糟的想法扔到一边,对毕再遇笑着说道:“那好,就让我为你做媒吧,想必毕公在天之灵,也会乐于见到大郎你开枝散叶的。”

“谢大郎君。”毕再遇再次躬身行礼,耳听周围的起哄声音,脸不由得更加涨红了。

(本章完)

推荐阅读: 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 我只会蹭热度啊! 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巫师,我有一个游戏面板 全能大画家 1986:我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 剑出洪荒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噬龙修仙 浑元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