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八十五章 养兵百日倭寇夜袭

第八十五章 养兵百日倭寇夜袭

新军大营走上正轨,陆续又有不少人过来拜访。</p>

有的是和冯一博有些渊源的文官。</p>

有的则纯是听人说了,也过来看看热闹。</p>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p>

凡是来的,无不被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军容震慑。</p>

当场夸赞只是平常,还有不少直接写诗称颂的。</p>

一传十,十传百。</p>

冯一博的“稼轩”之名更盛几分。</p>

而获得这么多官老爷的夸赞。</p>

无形间,也让新军兵士都产生一股自豪感。</p>

一个个操练起来都更加起劲了。</p>

以身为新军一员,而倍感自豪。</p>

这股自豪感由内而外,慢慢就形成了荣誉感。</p>

整个新军也更显欣欣向荣之态。</p>

每次有人拜访,也都很少空手。</p>

多多少少都要带些物资劳军。</p>

尤其是冯一博的同年,大多都听说了“十五头猪”的事。</p>

开始还只是他们带猪。</p>

后来渐渐传开,整个江南官场都听说了。</p>

甚至传来传去,更是传成了新军每天至少要吃十五头猪。</p>

任谁听了都感慨一声,精兵还需精养。</p>

就这伙食,一般武官也舍不得下这个本钱!</p>

这也导致后来劳军的文官,都是买了猪才来。</p>

一时间,竟是象山猪贵。</p>

甚至开始有人见机,专门从别处倒卖生猪。</p>

只等着卖给新军,和前来劳军的文官。</p>

新军这边,虽不至于奢侈到一天吃十五头猪。</p>

但三天两头还是有的,几乎也是日日见油。</p>

这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极为奢侈了!</p>

多余的猪,被狗子找专人养了起来。</p>

慢慢成为新军生态的重要一环。</p>

转眼三个多月过去,时间已经到了秋日。</p>

新军的兵士,内外都是焕然一新。</p>

原本都是精瘦,现在大多成了一个个的精壮汉子。</p>

皮肤倒是依旧黝黑,却是黑的发亮。</p>

练兵三月,鸳鸯阵也已初步成型。</p>

这可不是粪叉、锅盖、柴刀那个简化版。</p>

而是长枪、藤牌、钢刀的升级版。</p>

就连毛竹都被升了级,安上铁尖。</p>

阵型还是如原来一般无二。</p>

毕竟都是冯家庄的庄丁带出来的。</p>

最前面两人选队中最壮实的。</p>

手持藤牌,腰悬钢刀。</p>

作为刀盾手,顶在最前面。</p>

为小队防御箭矢,并阻止敌人冲阵。</p>

其后两人手持弓弩,背着箭袋。</p>

腰上也悬挂钢刀,用于防身。</p>

这是各小队的正、副队长。</p>

指挥的同时,也肩负射杀对方头目的责任。</p>

会射箭的终究是少数。</p>

所以,冯一博除了在兵部要了五百硬弓。</p>

还生生磨来五百弩弓。</p>

再后两人手持狼铣。</p>

也就是丈二的老毛竹,加装铁尖的那种。</p>

主要目的,是阻止敌人近身。</p>

同时也有伤敌的效果。</p>

最后四个长枪手,手持长矛、长枪、镗钯。</p>

都是是队伍里的主攻手。</p>

武器升级,身上装备自也不能落下。</p>

前面藤牌手佩的是两层甲。</p>

里面是棉甲,外罩锁子甲。</p>

后面的兵士,都是一层甲。</p>

多为棉甲,或是皮甲一类的轻甲。</p>

三千正兵鸟枪换炮,算是武装到了牙齿。</p>

每日的训练也都形成固定规制。</p>

推荐阅读: 娇华 从大学教师开始 重生足球之巅 明日方舟之重返罗德岛 无敌的我以为自己是弱鸡 平常人类的平凡生活 我的母老虎 戏鬼神 炼气十万年 唐土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