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12章 县试

多倒是不多,就是两次童试合二为一,显得有些臃肿。</p>

熟练的填写内容,默写课文。</p>

看到命题作文时,有些绷不住了。</p>

“大宋皇帝陛下文治武功,外服四夷,内安黎庶。百姓安居乐业,家家昼不关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歌功颂德之声遍布乡野......</p>

令做文一篇,与国同庆!”</p>

李乜差点笑出声,什么高级黑、低级黄?一时间自己竟然理解不了县官大人的意思。</p>

想了想,便将便将杜先生的咏怀删减一番,写了下来!</p>

“岱县有布衣,老大意转拙。</p>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p>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p>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p>

......”</p>

至于下一题,则将张养浩的《潼关怀古》写上。</p>

停笔的时候,竟然还剩下三分钟。</p>

县令走进,拿起李乜的鹅毛笔,把玩了一下,又放下。</p>

抽出试卷,放在正中大堂,提起朱笔,当庭批改。</p>

李乜自知登第无望,但也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只叙述了一些事实,应该判不了罪刑!</p>

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p>

“等等!你这童子,为何这么无理?要等县官大人批改完毕,定了座次才能离开!”</p>

李乜得到教训,返回原位,随意的坐着。</p>

自己过来不是考试的,而是代表李家庄即将饿死的一百多位族人,前来告状。</p>

状告这些为官不仁的衙役、状告那些趁机敛财的高门大户。</p>

县令一拍桌案,吓得堂下众人心中一凛。</p>

“李乜是何人?”</p>

李乜迎着众人的目光,不卑不亢。</p>

“正是在下!”</p>

“你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徇私舞弊,可知其罪?”</p>

“敢问大人,在下可曾夹带小抄?”</p>

“不曾!”</p>

“可曾交头接耳?”</p>

“不曾!”</p>

“可曾与名流巧合?”</p>

“亦不曾!”</p>

“那大人的‘作弊’之说,实属欲加之罪也!”</p>

“大胆!”</p>

堂外进来两位手持水火棍的衙役,将李乜按到在地,一时间竟动弹不得。</p>

县令没有下命令,反而继续批改其他人的试卷。</p>

童子都是富家子弟,贿赂已经到手,肯定是要过的;老人都是老一辈的读书人,一辈子了,想把‘童生’这个名号带坟墓里,也必须要过的!</p>

奈何刚吃过珍馐,又吃糠菜,嘴中一点味道都没有,最终将所有试卷,连带着上面的惊堂木、笔墨纸砚、相关文书一起扫落堂下。</p>

只留下一卷李乜的试卷。</p>

起身路过心有戚戚,战战兢兢的其它考生,来到李乜面前。</p>

“童试完毕,不日下发玉符,都回去等着吧!”</p>

张晃、张望,还有一个小朋友、两位老爷爷恭敬离开,大堂上的考生只剩下了李乜。</p>

“本官出题目,若你能在一盏茶的时间做出诗来,本官不仅要放了你、还会特点你为第二名,否则便去牢门中走一遭吧!”</p>

李乜吐了吐嘴里的泥土:“县君请出题!”</p>

县令来回踱步,思考片刻:</p>

“农桑为国之根本,便以‘农’和‘桑’为题分别做一首诗,且诗中不得包含这两个字。如若做不出来,我便打你三十大板,治你个诽谤朝廷之罪!”</p>

其他人纷纷侧目而视。</p>

这是什么题?做两首、还不然出现这两个字,不就是刁难人吗?</p>

别说一个十四岁的童子,就算是那些举人秀才,恐怕也难在一盏茶的时间做出来。</p>

看来这三十大板,他挨定了!</p>

李乜被跪压在地,心中更加凄凉。</p>

口中娓娓道来:</p>

“春种一粒粟,</p>

秋收万颗子。</p>

四海无闲田,</p>

农夫犹饿死!”</p>

这一首说完,紧接着下一首:</p>

“今日入城市,</p>

心中泪满襟。</p>

遍身罗绮者,</p>

不是养蚕人!”</p>

说完之后,想到出门时的一场场、一幕幕。</p>

悲从中来,竟然忍不住抽噎起来。</p>

这两首诗很简单,每篇二十个字,没有用各种修辞手法,没有提及‘农’和‘桑’,只是简单的叙事,就让人心有戚戚。</p>

加之李乜的哭声,一个个也都触景生情,伸出衣袖,掩面叹息。</p>

县令挥退衙役,亲自将李乜扶起。</p>

叹息一声,说道:</p>

“随我来吧!”</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