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宫。</p>
吉寿低垂着脑袋,两手捧着简牍朝嬴政恭敬地呈着。</p>
吉寿不敢直视嬴政的双眼,并未发觉嬴政脸色的异样。</p>
只见嬴政接过简牍,摊开一看,顿时变得面色一沉。</p>
“黄口小儿!”</p>
嬴政突如其来的一声怒吼,吓得吉寿连魂都丢了。</p>
“无知竖子!也敢妄议国政?”</p>
吉寿见状,立马胆战心惊地跪拜在地,乞饶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都是老奴的罪过……”</p>
“啪”地一声。</p>
嬴政将手中的简牍一合,冷眼朝吉寿道:“行了,你别跪着了,拿着这奏章去还给那小子,就把朕刚才说的话给他重复一遍!”</p>
“老奴……遵命……”</p>
吉寿颤颤巍巍地退走后。</p>
嬴政又命寺人传了将作少府隗状、治粟内史王绾两人。</p>
王绾和隗状一样,都是大秦元老,也曾官至丞相。</p>
后来王绾上奏议分封,惹得始皇帝不悦,最终被始皇帝下旨贬为治粟内史,掌管国库司库去了,虽不在三公,却仍位列九卿。</p>
大秦的治粟内史一职,执掌着国家谷物金玉的储备,掌管着一国赋税钱两的收支,和后世唐代的户部尚书职能相似。</p>
章台宫大殿。</p>
嬴政在御座上正襟危坐。</p>
殿下跪着两位须发皆白的老者。</p>
“微臣隗状,微臣王绾,叩见陛下!”</p>
嬴政一拂袖,道:“二位起来吧,朕召二位来,是想问问二位有何开源的法子……”</p>
……</p>
六英学宫。</p>
嬴子昭在几位府仆的陪伴下,在学宫的游廊里走着。</p>
恰逢博士仆射淳于越经过,嬴子昭立马躬身行礼,作揖道:“子昭拜见师父。”</p>
淳于越赶忙虚扶,笑道:“少公子多礼了。”</p>
“不知道少公子已将奏章上呈陛下否?”淳于越搀起嬴子昭,和善地问道。</p>
淳于越心里有数,若是嬴子昭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自己作为少公子的师父,往后的前途更是风光无限。</p>
嬴子昭闻声一笑,咧嘴道:“师父放心,弟子已经按照师父的教诲,拟写好奏章,现在已经让章台宫的寺人吉寿呈上去了。</p>
“想必,祖君应该已经看过了……”</p>
淳于越满意捋着胡须,欣慰地笑道:“少公子果真是聪明伶俐,一点就通,陛下若是得见少公子的奏章,一定会龙颜大悦的!”</p>
“全倚仗师父教导!”嬴子昭也心中大喜,因为嬴子昭对自己奏疏上拟写的两条开源之法很有信心。</p>
第一条是停止建造长城。</p>
第二条是加征赋税。</p>
昨日在学宫里,嬴子昭先是和周青臣等人讨论出了停止建造长城、将修建长城的民夫、钱两、物料用来修建直道的办法。</p>
随后,嬴子昭又在博士淳于越的指点下,想到了加征百姓黔首的赋税,以增加财政税收的办法。</p>
这两条,在嬴子昭的心目中,可是得到学宫师生们一致好评的治国良策!</p>
这时。</p>
周青臣也恰好背着两手慢慢地走了上来。</p>
嬴子昭见状,也立马朝周青臣行礼。</p>
周青臣和淳于越一样,都是学宫里的博士,虽然嬴子昭打心眼里不太喜欢周青臣,毕周青臣曾经是教授自己的长兄嬴子婴的老师。</p>
但是,现在的周青臣却要维系自己谦逊待人、尊师重道的人设,该有的礼数,嬴子昭不敢怠慢。</p>
这也就是为何嬴子昭昨日能和周青臣融洽相处的原因。</p>
欲成大事,必要胸怀广大,汲取一切能够帮助自己的能量,哪怕那个人是自己极其厌恶的人……</p>
这都是冯沅教给嬴子昭的为人处世之道。</p>
但是一旁的淳于越,见了周青臣却是满脸的不屑。</p>
“哼。”淳于越没好气地别过头去。</p>
周青臣也像是没看见似的,只单单躬身朝嬴子昭还礼。</p>
只因六个月前,淳于越和周青臣又因分封之事起了分歧。</p>
淳于越最终被始皇帝严加驳斥,因此也对阿谀奉承的周青臣越发厌恶。</p>
恰在这时。</p>
学宫的大门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p>
只见那章台宫的寺人吉寿,正带着一群小寺人快步赶了过来。</p>
“老奴拜见少公子。”吉寿喘着粗气行礼。</p>
嬴子昭一回头,道:“是吉内官啊,不知道吉内官有何指教?”</p>
吉寿一脸为难,从袖中取出一卷简牍,朝嬴子昭一呈送,道:“少公子啊,陛下……</p>
“陛下训斥少公子是无知竖子,黄口小儿,竟然敢妄自议论国政……”</p>
吉寿身受冯沅和嬴子昭母子的恩惠,自然是不愿意跟嬴子昭交恶,无奈是始皇帝的旨意,吉寿一个小小的内官寺人,如何敢违背?</p>
吉寿传了训斥的口谕,便朝嬴子昭颔首示意,正要抽身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