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414章 暗战!

第414章 暗战!

程颐立在雪幕中,任雪花扑在发烫的面颊。

透过州衙窗纸的剪影,他看见吕惠卿正用银签拨弄炭火,火苗骤然窜起,将墙上延安府舆图照得透亮——那图上洛水北岸标着三处朱红密圈,与信中皇叔屯兵之处分毫不差。

“他故意挂错舆图。”

程颐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霜花。

吕惠卿将三班院旧部戍卫内廷的指令写得含糊,既未点明人数,也未提及接应暗号。

那半截鱼符虽与王府样式相同,却刻意缺了合符的凹槽——这分明是留着后手,既能向官家表忠,又可随时与太后的势力切割。

更夫的梆子声穿透风雪,程颐数着梆子节奏,忽然想起《青苗法续例》残卷旁压着的鄜延路税契。

吕惠卿任太原府知府,却将延安府军备布防图熟记于心,连种谔旧部改道河阴的机密都敢透露——此人怕是早已与西北军头暗通款曲,想要借勤王之名行揽权之实?

“三日内必有回音?”程颐冷笑,靴底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声响。

王昭容一介女官,仅凭先帝金镯如何调动皇城宿卫?

吕惠卿分明是要她敲响景云钟,逼太后提前发难,好让自己的勤王大军师出有名。

而那封给王昭容的密条,字迹未干便仓促卷起,极可能是故意留下可篡改的破绽。

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程颐解下满是油泥的汗巾裹住冻僵的手指。

他终于明白吕惠卿为何对皇城局势问而不答——这位昔日的变法能臣,此刻正将官家的危局当作东山再起的筹码。

既不愿卷入太后对官家禁锢类似叛乱之举,又要坐收勤王救驾的美名,待两虎相争时,再以西北军威震慑朝堂。!

州衙内突然传来瓷器碎裂声,程颐透过窗缝瞥见吕惠卿将半片鱼符抛入火盆。

跳动的火苗舔舐着鎏金纹路,映得他嘴角扬起的弧度格外刺眼。“吕吉甫,你要的是首相之位,还是……”

程颐攥紧腰间空无一物的玉佩挂绳,风雪卷着未出口的质问,消散在漫漫长夜里。

最终程颐长长叹息了一声。

“多事之秋啊!”

那叛逆苏允已经带起来一个极为不好的头,如今苏逆在西北得势,若是一旦夺了长安成为西北王,那么天下间的野心家也将有样学样,借用手中掌握的权势,以此拥权自重!

呵呵,尤其是吕惠卿这样的人,恐怕他想要的更多呢!

程颐裹紧衣裳踏雪疾行,靴底与冻硬的石板碰撞出细碎声响。

三更梆子过后的太原府城,店铺门板紧闭,唯有醉汉的胡琴声从巷尾飘来。

他攥着被雪水洇湿的密诏,指节叩响转运使司朱漆门时,惊飞了檐角两只寒鸦。

“阁下是?这深更半夜……”

门吏举着灯笼眯眼打量,瞥见对方蟒袍下摆结着冰碴,慌忙放行。

穿堂风卷着雪粒灌进廊道,程颐数着廊下三十六根廊柱,想起汴京皇宫的布局——此刻官家是否正对着孤灯,等他的回音?

转运使张伯温披着狐裘迎出,案头茶盏腾起的热气在两人之间凝成白雾。

“吕知州的勤王军明日寅时开拔。”

张伯温推过密报,朱砂批注在烛火下泛着腥红,“河阴渡口已备百艘战船。”

程颐的手指划过“种谔旧部”四字,羊皮手套蹭落案上的印泥,在密诏空白处洇出团暗红。

“张大人可知景云钟的规制?”程颐突然开口,“自英宗朝起,非社稷危亡不得敲响。王昭容若擅动……”

话音被窗外更鼓截断,张伯温摩挲着腰间玉带,半晌方道:“某可修书给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只是……”

他的目光扫过程颐腰间空缺的玉佩,“军中将令,终究要看虎符。”

卯时城门开启,程颐带着张伯温的手书奔往曹太后旧部驻地。

官道上运粮车队络绎不绝,赶车的民夫裹着吕家军的皂色头巾。

他在澶州城郊被巡哨拦下,出示象牙腰牌时,瞥见对方刀柄缠着金线——正是信中提及的王府样式。

“程先生要见姚将军?”军校将手书凑近火把,火光照亮他脸上的刀疤,“昨夜将军突然暴病,已移交防务。”

程颐望着辕门内飘扬的“吕”字大旗,喉间泛起铁锈味。

身后心腹家丁突然拽住他衣袖:“先生,城门口贴了告示!”

褪色的黄纸在风中哗哗作响,通缉令上“私通西北逆党”的罪名刺得人眼疼。

程颐摸向怀中密诏,油纸包已被雪水浸透,墨迹在“危若累卵”四字处晕开,像极了官家那日洇湿的笔迹。

街角茶棚传来说书声,讲的正是“苏允占长安自立”的段子,听客们拍着桌子叫好,震得梁上积雪簌簌而落。

程颐望着街角茶棚里哄笑的人群,听着“苏允占长安”的段子,突然攥紧腰间空荡荡的玉佩挂绳。

当年先帝赐玉时说“正叔如古之直臣”,可直臣此刻连宫门都进不得,空有满腹《资治通鉴》,却连一道诏书都送不进乾清宫。

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程颐忽而潸然泪下。

……

乾清宫西暖阁。

赵煦将冻僵的手指贴在鎏金手炉上。

铜炉内壁刻着的“熙宁”二字被摩挲得发亮,那是先帝亲赐时的年号,此铜炉便是当年所铸就,别的东西都被高太后换掉,但这铜炉却是被赵煦留了下来。

窗外传来宫人扫雪的簌簌声,他望着炭盆里将熄未熄的龙涎香,忽然抓起案头《隆中对》抄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程颐前些时候讲筵时所书的“克己复礼”条幅。

“陛下,王昭容求见。”

当值太监的尖细嗓音刺破寂静。

赵煦迅速将密诏塞进《资治通鉴》扉页——那是三日前借抄佛经之名,由染坊小厮夹带入宫的。

赵煦闻言眼神一亮。

这段时间他被禁锢,外人都难以会见,这王昭容乃是宫内人,按照辈分来说,赵煦要唤人奶奶,因为这是英宗皇帝的妃子。

鎏金护甲划过羊皮纸,“建宁吕惠卿愿奉衣带诏”几字在烛火下泛着暗红,像极了前日皇叔颢进献的血燕。

王昭容腕间金镯撞出轻响,跪禀时广袖扫落案上《三国演义》。

赵煦盯着她鬓边的白发。

“景云钟的钟锤已备妥?”

王昭容闻言神色一惊。

更漏滴到第四声时,赵煦屏退众人,从紫檀匣底摸出半块虎符。

青铜表面缠着的红丝线已褪色,那是七岁时候先皇亲手所系。

王昭容膝头那件名贵的紫貂披风,不经意间滑落,轻轻坠在冰冷的青砖地面上,带起几缕细微的绒毛,在昏黄的烛火下悠悠飘舞。

赵煦微微垂眸,目光牢牢锁住王昭容鬓边新添的白发。

不过三日之前,他跟高太后请安时见到过王昭容,那白发还只是在发根处隐隐约约,像是春日里刚冒头的草芽。

可如今,竟如一夜寒霜过后的积雪,肆意地攀过了耳际。

推荐阅读: 巡山校尉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啊 剑气朝天 重回80:娶村花过悠闲人生 弹痕 1987我的年代 我的极品小姨 人间冰器 撞钟百年,我成了宗门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