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官威!”寥应清亦策马而至,将腰间的玉珏取了下来,在他面前亮了相。</p>
见了玉珏上的闲字,官差吓得都要掉下马来,急急行礼道,“下官参见闲王。”</p>
“都起来吧。”寥应清一声令下,他们又直了腰杆。</p>
“王爷来此,可是陛下改了主意?”</p>
见闲王并不答,立刻冷面而道,“若是没有陛下的旨意,那就别怪属下得罪了!”</p>
“踏苗!”</p>
五骑马匹再度动了起来,眼看青苗就要倒伏在地,容晚冲了过去,扬起红缨枪,喝道,“再敢往前一步者,杀!”</p>
“闲王这是要反了吗?”官差冷声逼问道!</p>
“若是我再不来,这江浙之地才是要乱了!”寥应清厉色道,“本王且问你,你踏了他们的苗,可补了银钱?”</p>
那人被问闷了,道,“这是陛下仁德之政!”</p>
“那便是没有。”寥应清眉目一横,清洌的眼神透出冷色,道,“桑田今年并不能收成,本王且问你,没有钱,没有粮,你让这些穷苦的百姓如何度过今年的秋收,如何度过冬日的严寒?”</p>
“你非要等那时才知道,人头落地的滋味吗?”</p>
那人骑在马背上,是负责这百顷之地的江浙巡抚的亲信,“王爷不要危言耸听,阻扰陛下的圣意!到时候怕消息传到了京都,人头落地的不是在下。”</p>
“你且看看这些百姓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寥应清道。</p>
“刁民罢了!”</p>
“看来与子不可说!”寥应清跃上马背,立于马背之上,手中长鞭扬起,将此人连人带马地摔在地上,才道,“还有谁要试试本王的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