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655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655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655章 为有源头活水来

儒学的变革注定是意义重大,却也注定是在一开始润物细无声的。

寻常百姓所关注的,终究还是生老病死,柴米油盐。

而政治派系领袖所关注的那就更多了。

刘淮与魏胜在私下里敲定了一些事情,再与魏如君郎情妾意了片刻之后,就立即马不停蹄的赶往兖州,去处理孔氏那一摊子事情去了。

而魏胜则以山东元帅府的名义,召集统兵大将与地方官员代表,来济南府商议接下来的战略。

统兵大将倒还好说,但是地方官员确实是不能擅离职守。

随着地盘变大,许多事情已经不是在州衙开个小会就能将事情解决的了。

汉军的摊子再大一些,可能就得有巡查御史、刺史之类的官职出现,来沟通地方与节度府了。

不过山东义军毕竟不是军国体制,地方官员的意见有的确很重要,魏胜也不得不将罗谷子、张孝祥、徐宗偃等官员召集过来,共商大事。

正月二十,在从飞虎军中抽调了三百甲骑作为贴身护卫之后,刘淮终于抵达了他忠诚的兖州。

孔氏作为地主,也早早得知了刘淮抵达的消息,就在刘淮路过兖州州治嵫阳时,第四十九代衍圣公孔拯已经抱着新绣好的‘漢’字大旗,与其弟曲阜令孔摠一起,在曲阜城外等待。

这两人算是北孔的第三代当家的,他们的爷爷就是孔端操,也就是北孔的始祖了。

孔拯与孔摠两人都已经算是垂垂老矣,在曲阜之外等了许久,却没有见刘淮抵达,只能再次遣人去问。

待到一个时辰之后,才有人回来禀报。

刘大都统刚刚进入曲阜的地界,就在一处兵站停住了,似乎在与那名声好大的朱熹商议大事,根本没搭理孔氏族人。

孔拯羞愤交加,却终究不敢拂袖而去,只能在寒风中继续等待。

“朱夫子做得好大事。”刘淮大踏步的进入兵站中的屋舍之后,立即就被吓了一跳:“朱夫子,如何清瘦成这副模样?”

原本朱熹是那种身强体壮之人,算得上膀阔腰圆,岂料仅仅两三个月未见,他就已经瘦了许多,连着宽袍大袖都变得宽松起来。

“刘大郎,许久不见。”朱熹没有回答,只是抬头含笑说道。

比几个月之前,朱夫子的气质更加内敛,原本十分张扬的性格仿佛也在这几个月间沉淀下来,从一把锋锐的长剑,变成了收拢锋芒的剑鞘。

刘淮在朱熹屋舍中缓缓踱步,左顾右看。

朱熹的屋舍之中有些杂乱,却还是能看出分界线来。

东侧相对要整齐一些,书桌之上放着许多公文,还有加急的批示,不时有小吏前来,放下一摞文书,或者将几本文书取走。

而西侧则是杂乱无章,墙上贴满了各种纸张,角落里还摆放着一张木床,此时也是半张床堆满了各种书籍,书桌上更是一片混乱,打开的书本到处安放,以至于明明是极大的书桌,竟然只剩下面前两个巴掌那么大的空间容朱熹书写文书。

刘淮看着贴在墙上的一张纸,缓缓念道:“猜忌当疏,论证当细。啧。”

他歪着头看着朱熹:“朱夫子,我给你改一下这句话,更加通俗易懂可好?”

朱熹眼前一亮:“我早就知道刘大郎是个内秀的,且说来,我为刘大郎执笔。”

刘淮指了指那张纸:“倒也不用书写,只是两句话的事情。正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朱熹闻言愣了愣,随后立即就在纸上笔走龙蛇,口中喃喃自语:“妙啊,妙啊!”

朱熹虽然开创了新的格物法,也总结了几个关键地方,却还没有彻底形成理论,也没有书写成册。

战争开始之后,朱熹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大军后勤之中,根本没有工夫进行系统的整理。

直到如今,战争终于结束,大军大部也已经解散之后,朱熹方才有时间书写自己的论著。

朱熹有种预感,这本《格物论》如果真的能写成,那他在后世八成也能混到一个朱子的称谓。

摇头晃脑许久之后,朱熹方才抬起头来:“刘大郎,你这番前来,不单单是要与我讨论格物的吧?”

刘淮搬来一个干净的椅子,坐下之后笑道:“有何不可呢?这可是千古大事,总要比收拾孔家要重要的多。若是朱夫子《格物论》书成,那今后的大儒就多了。”

格物致知嘛。

格物是为了致知,是为了寻求真理。寻求到了真理,那不就成大儒了吗?

方法论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了,找对了格物方法,自然会有人寻求真理,并最终完善自然科学的。

推荐阅读: 魔女,火球与蒸汽邪神 我只会蹭热度啊! 从庆余年开始倒反天罡 巫师,我有一个游戏面板 全能大画家 1986:我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 剑出洪荒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噬龙修仙 浑元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