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远拨开帐帘,大步走进:“长官,大事不好了!”
王奉转过头:“什么?”
赵方远递上来一沓照片:“五战区空军拍的照片,大股日军正向西移动,最前面的部队距离砀山只有十公里!”
王奉有些诧异:“动作这么快?”
赵方远点了点头:“六纵也发传来了消息,下午日军加快了行进速度,机动部队在前方开路,十个小时至少推进了二十五公里!”
王奉在指挥所内踱步。
“四纵,六纵整训的怎么样了?”
赵方远面露难色:“情况不是很好,武器弹药已经供应上了,但编制还未补满。”
王奉叹了口气。
最不希望的事还是发生了。
守备军虽有十几万人,但战线拉的太长,兵力极度分散,又连续作战一个多月,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车轮战的泥潭。
“永城战况如何?”
赵方远:“五战区援军抵达后,七纵,八纵已陆续撤出战场,转到二线休整。”
王奉:“还有多少兵力?”
赵方远:“伤亡损失大半,已无力参与后续战斗.”
王奉攥紧了拳头。
永城一战,七、八纵队面对近两个甲种师团,坚守月旬,硬生生没让南线日军越雷池半步。
如此功绩,蒙受的损失也不小.
部队被成建制的打残,想要完全恢复过来,至少要半年的时间。
王奉:“命令四、六纵队,加紧修筑工事,阻敌于砀山之外!”
无论如何也不能徐州日军跨过砀山。
若是全盛时期还好,现在这个节骨眼,一旦两军汇合,以四五个师团的兵力强攻郑州。
就算自己和薛岳合在一起,也无济于事。
到最后,恐怕还是要掘了那黄河天险.
“德公目前尚在何处?”王奉左思右想,“给第五战区发报,看看是否能借过来些兵力!”
赵方远点了点头:“是!”
“我这就去!”
——————
郑州军营内。
李宗仁坐在桌后,墙上挂着一盏明灯。
白崇禧轻轻推开门。
李宗仁抬头,看清楚来人后,立马站起身:“健生,这深更半夜的,你怎么来了?”
白崇禧:“德公,你这是在”
李宗仁扭头看了眼桌案:“今日上午委员长召开会议,邀我和程潜共商武汉防御。”
“委员长责令我等立刻拟出一份方案来。”
白崇禧皱眉:“拟定方案?”
“武汉会战在即,眼下统帅部连一个作战方案都没有?”
李宗仁摇头苦笑:“健生,你才重新接手统帅部的工作,不知其中内情。”
“结合当下时局来看,日寇进攻武汉是必然的,但如何进攻,怎么进攻,仍未可知。”
白崇禧想了想:“是因为王奉那边”
李宗仁应了一声:“对。”
“目前还在陇海线上战斗的部队,除了豫东兵团外,就只剩下王奉所部。”
“这两支部队,制定什么样的作战方案,还要看这两支部队能抵抗到什么时候。”
“可是这”白崇禧心中仍是不解,“难不成委员长还希望,王奉和薛岳联手,在陇海线上打出一场媲美台儿庄的大胜仗?”
李宗仁点了点头。
见此白崇禧急着说话,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这唉..”
李宗仁有些疑惑:“健生何故如此?”
“目前据我所知,战况已有好转之势,永城之围已解,兰封虽有些危急,但豫东兵团以优势兵力,在外侧战场将第十四师团包围”
正说话时,白崇禧递过去一封电报。
“德公,你自己看吧!”
李宗仁有些疑惑。
莫非战局出现了变故?
这一整天的时间,他都待在委员长行辕内,将五战区军务暂时交由白崇禧代为处理。
李宗仁接过电报后扫了一眼。
随后便皱起了眉头。
“徐州日军加速行进?”
“怎么出了这么大的事!”
白崇禧:“可能是寺内寿一和畑俊六在徐州碰头后,憋出了什么坏招。”
李宗仁立刻站到电灯底下,想要看的更清楚些。
“王奉来电求援?”
当他看到最后一句话时,不禁有些语塞。
自从桂永清部溃逃后,整个战局突然急转直下,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白崇禧在一旁询问:“德公,我们该如何进行回复?”
李宗仁折好电报,眼神直勾勾的望向窗外:“备车!”
“我亲自去请示委员长!”
“健生,你统计一下,还有哪支部队能参加战斗,全部调到砀山!”
白崇禧一愣:“德公.你这是要先斩后奏?”
李宗仁一边穿着衣服,一边仓促回应道:“对!”
“战报是多久之前的?”
白崇禧想了想:“三个小时!”
“空军拍下来之后,先经过我手,之后才到的守备军。”
李宗仁:“按你这么说,三个小时前,日军距离砀山就已不足五公里。”
“现在又过去了这么久,实在拖不得了!”
“先去调动部队!”
“友军危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况且郑州沦陷,这些日军也是要去武汉的,仗在哪打都一样!”
二人说话的功夫,卫兵驾驶着吉普车,安稳的停在了门口。
李宗仁二话不说,拉开车门钻了进去。
白崇禧缓过来,拿起桌案上的电话,拨动轮盘。
“喂!要战区参谋部!”
————————
砀山以东。
九七式坦克的履带碾过草地,伴随轰隆隆的引擎声,快速向前挺进。
“将军阁下!”一名军官骑着高头大马,与一辆编号为“12”的坦克并行。
“再往前就是砀山!”
九七式坦克炮塔顶部被打开,第五师团长东野哲夫钻了出来。
“命令战车联队,继续向前!”东野哲夫指着前方的夜色,兴致勃勃。
参谋长滨田智忠犹豫:“可是.”
东野哲夫挥了挥手:“继续前进!”
“快!”
滨田智忠:“阁下,据可靠情报,支那军队已经构筑好了防御工事,就这么冲过去.恐怕.”
东野哲夫:“不要怕!”
“支那人的防御,可阻挡不了帝国的战车!”
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坦克炮塔。
“九七式中战车,目前帝国陆军最锋利的刀剑!”
一想起坦克,滨田智忠心中也有了些底气:“哈依!”
九七式中战车,是三菱重工最新研究出来的成果,目前所有在华军队中,仅有第五师团装备了这款坦克。
这也是滨田智忠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坦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