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晋造122毫米加榴炮和九一式榴弹炮口径不同,为了避免混淆,就没编在一起,单独建立了一个营。
因此看似调用了两个重炮营。
实际上只有五门火炮。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随后抄起一旁的电话筒,快速向下传达作战命令。
撂下电话后,王奉想起了另一件事:“半个月前的空战中,跳伞降落的那三名飞行员,思想工作进展的怎么样了?”
赵方远:“他们都同意了加入我军,目前滞留在砀山,等战斗结束后护送回长治,进入航空兵学校任教。”
王奉点了点头:“这事干的不错!”
“谁办的?”
赵方远:“是谢尔盖。”
王奉挑了挑眉,饶有兴趣问:“是他?”
“一个外国人,是怎么劝说动了中国的飞行员?”
一提起这事,赵方远嘴角不禁上扬:“就是因为老谢他洋人,现在咱们和苏联的关系紧密,那些飞行员开的都是苏系战机。”
“谢尔盖进屋后,那些“飞将军”一看是个洋面孔,顿时来了兴趣,也不知道他们聊了些啥,反正出来之后,一切就都顺理成章的完成了。”
王奉越听越迷糊。
什么情况?
谢尔盖不是步兵出身吗?
“算了,不管他用了什么方法,能把飞行员劝过来总归是件好事。”
和别的兵种不一样,飞行员在国内的地位非常高,这些人大多都受到过中高等教育,出身富人阶层,思想极度开放。
一半的人都有留学背景。
被喻为“飞将军”。
可不像步兵那么好忽悠。
电话铃声响起。
赵方远上前一步,抄起电话筒。
“喂!这里是总指挥所!”
电话里:“老赵!我是张虎!”
“鬼子飞机过来了,有好多架!”
赵方远一愣,扭头看了眼王奉:“长官.这.”
“喂!喂!喂!”电话里传来张虎咆哮的声音,“艹!你去看看,是不是电话线被炸断了!”
听到这话,赵方远赶忙说:“前线什么情况?到底有多少架飞机?”
“轰!”
一道爆炸声从话筒里传出来,同时伴随张虎的喊声:“我不知道!”
“老子都快要被埋在指挥所里了,看不到外面的情况!”
“快”
话刚说一半,话筒里便没了动静。
意识到问题不对,赵方远来不及放好,直接将话筒扔在桌上,快步跑到王奉身旁:“长官!大事不好了!”
“前线来报,日军出动了大量轰炸机!”
王奉回过神,“蹭”的一下站起身。
确实如此!
从俯瞰视角看,前线阵地上空,至少盘旋着三支轰炸机大队。
红点之密集,甚至让王奉错以为,整个华北的日本陆航轰炸机编队,都聚到了这里。
话说日军的反应速度为何这么快?
这才一天的时间,就集结了三支轰炸机编队
不对!
是四支!
王奉愣神之际,在俯瞰视角的最边上,又出现了一堆小红点。
拉近视角,是一支新的日军轰炸机编队。
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向一纵左翼飞去。
大概十几分钟后就能抵达战场。
若是在行进状态还好,眼下士兵都钉在了阵地上,这么点时间,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反应。
赵方远在一旁有些焦急:“长官,这可该如何是好?”
王奉站起身:“立刻命令各部队转移!”
“我就说区区一个步兵联队,怎么敢螳臂当车,大张旗鼓的来阻击我们!”
赵方远点了点头,快步离开指挥所。
王奉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外表看上去在思考战略,实际上已经将意识沉浸到三维地图中。
向上拉动视角。
他可以清晰的看到正在投弹的日军轰炸机。
具体型号应该是九七重爆,还有一些尺寸较小的轻型轰炸机,之前没见过,应该是最新投入战场的。
“这么多飞机?”
王奉心中暗自思索。
结合过往战斗来看,就算淮北战役第十三,十八师团被包围,情况比现在紧急多了,也没见华中方面出动大量飞机救援。
每次都是派出一两支,扔完炸弹就撤。
绝对没有出现过现在这个局面。
重爆机在投掷完炸弹后,还顶着防空机枪的扫射,硬生生降低高度,用机枪扫射下方的士兵。
太反常了!
“去他娘的小鬼子!”一挺防空机枪喷涂着火舌,机枪手嘴里不停的怒骂,将射击踏板踩到最底下。
“轰——!”
一架护航战斗机正俯冲下来,突然间凌空爆炸,化作无数个零件洒落下来。
大概率是发动机中弹。
机枪手来不及欢呼,一枚重磅航空炸弹落在身侧,爆炸掀起的火光吞噬了他,装填手也来不反应,立马倒在了地上。
一纵是装备防空机枪最多的纵队。
可即便如此,受限于后方工业产量。
时至今日,也只装备了十二挺。
如此少的数量,肯定不能均匀部署到十几公里宽的战线上。
因此除了一些关键据点,如后勤补给站,纵队指挥所等能组织零星的反击外,其余各处阵地均处于被动挨炸的情况。
地面上。
第59联队抓住机会,联队长亲自走到战壕里,抽出腰间的指挥刀。
烈日之下,刀锋反射光线,照的人有些睁不开眼睛。
“杀给给!”
“轰——!”
鬼子步兵冲锋的同时,身后炮兵火力全开,75毫米榴弹一枚接着一枚落在己方阵地上。
“他娘的香月清司,还真是舍得啊!”
王奉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看着这个火力密度,绝非一支常规炮兵大队所能拥有的。
搞不好也得到了加强。
鬼子现在学聪明了,有前面几师团的前车之鉴在,从临沂之战时,第二师团开始,但凡是和守备军战斗,火炮必定是分散布置在前线。
隔着一两公里才有一门。
只对前线步兵提供支援,完全抛弃了战略压制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