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兵团在台儿庄与日寇血战月旬,一直处于被动局面,可不是动动嘴皮子,说撤就能撤的。
一旦日军抓住机会,长驱直入,以主力部队进逼徐州,整个战局便会瞬间土崩瓦解。
但光靠陇海兵团,根本打不赢第五师团。
白崇禧:“第57军撤走后,汤恩伯手下的兵力仅剩第69,89两个军,就这么点人,根本突破不了日寇防线”
再三劝说下,李宗仁有些动容。
这两个军的战斗力非常弱。
第69军由两个师组成,第181师是三个地方保安团改编而来,新编第6师前身是河北民军。
石友三任军长,此人极擅长投机钻营,一旦战局倾颓,随时有可能会叛变投敌。
第89军更不用说了,也是由保安队编成。
徐州会战早期,淮北战役时李宗仁多次想要启用这支部队,但受限于其作战能力,他宁愿调用编制严重缩水的第三军团。
徐祖贻走进来:“德公!守备军方面回电!”
白崇禧一个箭步冲上去,立马接过电文,上下扫了一眼。
李宗仁也凑了过来:“健生,上面怎么说?”
第五战区和日军打了这么久,真正的精锐早就拼光了,如今常凯申坐镇郑州,一门心思扑在兰封战役上,无暇顾及徐州方面。
眼下能救自己的,也就只有王奉了。
围攻徐州的十三个日军师团,守备军在外围拖住了三个。
还又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
如此耀眼的战绩,令他打心眼里佩服。
看向电报上的文字,白崇禧大喜过望:“德公,我们有救了!”
“守备军方面承诺,将会派出部分兵力从西面进攻日军,协助我战区大军突围!”
李宗仁连忙道了几声:“好!好!好!”
“是哪支部队?”
徐祖贻接过话茬:“据第57回电所述,是守备军第一纵队。”
“第一纵队?”;李宗仁努力回想,“是打着红旗的那支部队?”
徐祖贻点了点头。
李宗仁恍然大悟:“竟是这支部队!”
白崇禧心生好奇:“德公似乎提前知晓?”
李宗仁看向沙盘,拿起指挥棒,指了指:“当初台儿庄之战进行到关键时刻,城内孙连仲所部苦苦支撑数日,第31师眼见要全军覆没,危难关头就是这支部队攻入城内,挽救了战局。”
“当初健生你在委员长行辕,对战况可能不甚知晓。”
白崇禧笑了笑:“我倒是略知一二,但不如德公你如此详细。”
李宗仁:“既然友军将至,那我们也应当尽快做好准备,电令汤恩伯部,以其麾下兵力,速击第五师团!”
“另电鲁南兵团,抽调部分兵力返回徐州,梯次撤出台儿庄战场,切勿给了日军可乘之机。”
徐祖贻敬了个礼:“是!”
李宗仁看向白崇禧:“健生,长官部这边的撤离,就全权交由你了。”
白崇禧应下:“德公放心!”
——————
5月3日。
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张虎率部自砀山出发,对徐州方向发动攻势。
同时,汤恩伯指挥第69,89军于第五师团正面遭遇,一番激战过后,输多胜少,半天打光一个团,一天打光一个旅。
两天不到的时间,一个整编师折损殆尽。
虽然损失很大,但汤恩伯一点也不心痛。
他的第二十军团精锐嫡系,早在台儿庄战役结束后,便调出第五战区休整。
眼下这两个军都是杂牌部队,用起来确实不太顺手,可也不用太顾及伤亡。
说句难听的话。
在汤恩伯眼中,这些部队和消耗品毫无区别,只要能突破包围圈,哪怕全死了也在所不惜。
战局又持续了两天。
直到5月5日,一纵抵达战场后才稍作好转。
第五师团经过重整,战斗力大不如前,士兵素质远没有板垣时期精悍。
甚至在张虎看来,鬼子兵在作战时甚至有些懦弱。
5月9日。
双方激战三天,张虎采用中央突破的战法,鄂毅率领两个步兵营,在兄弟部队的掩护下向前进攻,撕开第五师团防线。
随后各营沿着缺口涌进。
第五师团阵脚打乱,汤恩伯见此机会,率众强行突围,将防线缺口进一步扩大。
5月11日。
鲁南兵团分批次南下,进攻的号角吹响,随着各部队纷纷填进缺口当中,第五师团逐渐式微,华北方面军预料到其有被合围之风险,立刻命令师团回撤。
5月15日。
第五战区军政机关抵达砀山。
各部队行进速度之快,令人发指,时至今日均已撤到河南境内。
期间日军部队一直在身后追赶,却始终跟不上转移速度。
守备军指挥所内。
一辆吉普车缓缓停稳,李宗仁跳下车,白崇禧,徐祖贻紧随其后,在卫兵的引导下,缓步走进屋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