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 > 第五百一十三章 限狗

第五百一十三章 限狗

其实要说跟,只要不差钱,当然也不是不能硬着头皮跟。</p>

毕竟国内这两年已经放开了私营企业航天投资领域,在各路资本的天使投资之下,诸如壹零空间、红箭科技、星海动力等等不少的民营航天企业如雨后春笋。</p>

但你得看有资格给人家投资的都是些什么人呐。</p>

春晓资本、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招商创投、前海梧桐……可以说每一个都跟红色资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

不查不知道,一查人家背景能吓你一跳。</p>

搞航天当然是个烧钱的买卖,非常烧钱,烧到一般的创投根本没资格去投天使轮之后的A轮。</p>

而且有钱还只是第一道门槛!</p>

火箭推进器、航天材料、高级研究员……甚至连火箭发射场也是有钱都买不到的稀缺资源。</p>

航天技术的工程量,并不是一两家企业靠砸钱研发就能从零开始的,没有国家级别的军工技术在背后支持,你连高级一点的航天材料都买不到。</p>

而这些东西,那是能随随便便卖给普通商人的吗?</p>

你要能搞火箭,那基本就能搞导弹了,毕竟技术是一脉相通的,这可是妥妥的顶级军工!</p>

可你有钱,有背景就行了吗?</p>

当然不行,你还得这么说服董事会!</p>

“X董,你看这儿有一笔几个小目标的投资,就是这投资回报N长,甚至大概率就是听个响,不过为了星辰大海,咱投吧……”</p>

是的,给这种领域投资的投资人,基本就别想着赚钱。</p>

连强国们都得勒紧裤腰带每年拨付巨额经费支持航天技术发展,你丫一上来就想摘果子盈利?</p>

私人航天企业,有史以来真正能从创立做到盈利的,有且仅有一家……</p>

那就是太空叉公司!</p>

不过即便是得到NASA的支持,那也是在公司成立的十多年之后了。</p>

商用卫星发射市场固然庞大,但是以前基本都被华国、北国和大洋彼岸这三大航天强国所垄断,现在更是太空叉一家独大。</p>

这种情况想盈利当然也可以,要么靠背后国家给钱给订单,一点点把你奶大。</p>

要么就研发出垄断性技术,强者通吃,就比如太空叉的火箭回收……</p>

以现在国内几家刚刚起步的企业来看,这两个条件显然都不具备。</p>

垄断性技术就不说了,跟太空叉的技术差距五年起步,市场竞争完全是地狱级。</p>

至于给钱给订单……</p>

前一个还好说,至于后面一个……</p>

以现在国内航天工业都快揭不开锅的现状,真要有订单,华航科工自己吞了它不香吗?</p>

亲生的都还饿着呢,你还让我去奶抱养的?</p>

这就是目前国内航天企业面临的尴尬局面。</p>

事实上,华国之所以在这种艰难时刻放开航天市场,也是一种被逼无奈的选择。</p>

抛开那些活跃市场的表面文章,如果你清楚时间线的话,就会发现华国放开航天市场的时间,刚刚好就在太空叉成功进行首次火箭回收的次年……</p>

不放开没办法了啊……卫星轨道资源就那么点,别人多占一点,你就少占一点。</p>

而以华航科工已然僵化的企业体系,根本不具备任何的商业竞争性。</p>

当然了,论僵化和低效,北国的军工体和大洋彼岸的NASA情况不比华国好上多少,大哥不笑二哥。</p>

只不过风水轮流转。</p>

以前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年代,华国举国体制优势巨大,工业空心化的大洋彼岸眼见航天技术有被逐渐赶超的架势,沃尔夫条款都拦不住华国崛起,自然是急得不行。</p>

于是……它跟往常一样,彻底摆烂了!</p>

既然我不行,那就交给无所不能的资本市场吧……</p>

折腾了许多年,终于折腾出太空叉这么一家公司。</p>

然后他们惊喜的发现,自己又行了!</p>

单杀双杀三杀……太空叉在商业航天市场简直是大杀特杀,把几个航天强国都给彻底干懵了。</p>

原来高大上的航天工业,居然还可以拿不锈钢壳子玩?</p>

眼见太空叉两膀子甩开国家工业体那沉重的政治包袱,撒开丫子朝着星辰大海狂奔。</p>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再不做出改变,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吃肉,自己喝剩汤了。</p>

巨大的商业利益倒是其次,重要的是被疯狂占用的卫星轨道资源和巨大的未来军事潜力,让老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p>

作为情报总局的负责人,他自然明白星座通讯在未来情报站和无人化战争中的巨大作用。</p>

这也是他一听到白夜纪居然开发出了火箭回收的关键软体技术,无比兴奋的原因。</p>

简而言之一句话,没有创新技术和核心优势,几十个亿砸进这个市场那也就是个陪跑。</p>

投资大门槛高、周期长见效慢。</p>

关键它还不赚钱!</p>

推荐阅读: 我的手机能刷钱 解怨司[穿越]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