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赵侯用箭
汝阳东郊,汝南、陈国郡界处。
颖水短期水量恢复、上涨数日后,又降到盛夏枯水期才有的水量。
流量充沛时,不利于堰坝合口。
因此短暂暴雨之后,纪灵军中看到的颖水就越发的枯竭,以至于两岸军营中的吏士可以徒步过河。
纪灵也没办法,只能指挥士兵抓紧时间掘土挖沟,在临河两岸增强防御工事。
同时营中修筑木台,贮存粮食、弓矢等需要防潮的物资。
六月二十三这日,节气大暑。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烈日炙烤着大地。
赵基引着百余骑轻装快马而来,分散数队绕颖水东营环视观察。
随后各队汇合,赵基敞开衣襟,头上斜戴毡笠,问左右:“敌寨如何?”
李应开口:“敌寨壁垒应地势变化而蜿蜒曲折,看似杂乱不齐,但我军若强攻,必受三面夹击。”
其他几个校尉也都是点着头,纪灵的营地并不是特别的齐整。
往往适合进攻的路段、地面,营垒墙壁会内凹,形成一个类似棱堡防御效果;两侧的突出部,如似城墙的敌楼,能高效侧射进攻方的两翼。
而突出部的外围,要么是水洼烂地,要么干脆就是人工开挖的坑。
这种坑里,也不需要详细布置多少木刺陷阱,随意丢点东西,就能妨碍进攻方通行。
赵基也是点着头,他此刻脑海里没有什么战略游戏的类似推演,想到的是一个另类的游戏,叫做亿万僵尸。
防线这种东西,对于进攻方来说最可怕的就是添油战术。
也不是说添油战术不行,添油战术往往是为了达成其他目的,而非正面突破。
僵尸想要突破防线,最好一口气冲破防线,否则再多的僵尸,也会被防线消磨干净。
袁术称号建制,也能理解为放手一搏,打的就是决战一波流。
唯一失误的地方,就是袁术低估了刘备、关羽的韧性;更严重低估了刘备的人格魅力,徐州各将即便敷衍战局,却没有主动背叛的。
若有,则徐州防线裂出一条口子,会瞬间被扩大、冲毁。
决战一波流的优势是什么?
就是集合一切力量,碰撞初期就建立优势,层层推进步步碾压,任何一条冲出的隙缝,都能成为撕裂、瓦解对方的契机所在。
所以袁术不该分兵陈国,来贪陈国的储粮、人口;可不分兵的话,陈国兵也不可能在徐州战场安心效力。
袁术的机动兵力最多能有十五万,袁术带五万在陈国布防,余下十万人分兵三路迟迟没有攻破刘备、徐州诸将的心理防线,所以越是拖延,袁术一方也就越被动。
但是眼前,如果自己这里联军也无法快速攻破袁术本部中军,纪灵前军;等刘勋、张勋执行水攻后,将裹挟徐州之众,向陈国杀来。
到那个时候,就轮到讨袁联军难受了。
因此袁术依旧是一波流决战,不同的是战场有两处,谁先达到目标谁就能赢到最后。
而眼前,赵基也想执行一场战术级别的一波流。
毕竟纪灵修筑、经营的防御工事并不是牢不可破,又不是积年累月建造的城墙,不过是稍高一些的墙壁罢了,墙体依旧单薄。
远远看着比野战壁垒、栅栏土墙坚固,实际上不耐水淹浸泡,也扛不住投石车乱砸。
甚至大威力床弩集中在一处乱射,也有可能射塌一处墙壁。
有时候不能太高估敌人的墙垒……对方也是人,工匠、苦力也会偷懒,墙体自己垮塌也是有可能的。
同样宽度的墙,你修的越高,自己坍塌的概率就越高。
赵基片刻后,对李应说:“先行水攻,敌军墙角若不耐浸泡大段坍塌,那我军乘木筏、草垫推进,破其一营,另一营不难再破。若是水攻不见效果,就运来投石车,昼夜投石,破其墙垒,再行强攻。”
李应也只能点着头:“喏。”
赵基看其他人:“这段时间我们要等候堰坝聚水,各军也不要停歇,采收上游芦苇,扎成草垫。水攻后路面泥泞,我军铺草垫而进。”
张郃等人也是拱手:“喏。”
言语之际,纪灵东营辕门开启,百余骑踩踏扬尘挥舞矛戟追杀而来,后方扬尘弥漫,不知道还有多少骑士、步兵。
“撤吧,善射者与我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