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六十一章 礼议

他的声音不大,但有宫人立刻重复了一遍。</p>

“臣在!”</p>

冯渊今日难得上朝,本是为了请罪。</p>

此时听到叫他,立刻出列。</p>

景顺帝面无表情道:“此事因你而起,可有什么要说?”</p>

“启奏圣上,臣恩师李公怜臣孤苦失怙,在金陵为臣操持婚姻!”</p>

冯渊闻言回应,口中道:</p>

“此与圣上怜臣之心一般无二,臣都铭感五内!”</p>

稍微拍了一下马屁,才道:</p>

“其实此事看下婚书的日期,一眼可知其中误会,并非恩师有意违旨抗礼!”</p>

说到这里,他又躬身施礼:</p>

“但既然此事由臣而起,还请圣上责罚于臣!”</p>

这就是他和李守中商量的第一步。</p>

以退为进。</p>

两人争着请罪,把事情归在自身。</p>

避免将火引到景顺帝身上。</p>

景顺帝只要明白,哪怕稍有不满,也不会处罚太重。</p>

何况冯渊话里话外都是感恩。</p>

若是朝臣们到此为止,景顺帝可能顺水推舟。</p>

来个罚酒三杯什么的。</p>

但李守中即将上任礼部尚书,自然有不少人不满。</p>

“启奏圣上,此事不管是不是误会,都不是简单处置可以解决的。”</p>

之前弹劾李守中的御史立刻上前,道:</p>

“其涉及‘礼法’,还需以“礼”相议!”</p>

你不是礼部尚书吗?</p>

那我就和你说礼。</p>

说着,他斜睨李守中和冯渊,道:</p>

“正所谓: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p>

不得不说,这位御史有两下子。</p>

几句话就将事件升级了。</p>

本来只是小惩大诫,退掉一门的事。</p>

现在成了“礼法”的事。</p>

“启奏圣上,正是如此,此事如何处置,都于礼不合!”</p>

订了两份亲,确实不合。</p>

那科道言官上前,道:</p>

“正所谓: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p>

这就是读书人。</p>

别的不行,扣帽子都有两手。</p>

这是告诉景顺帝:</p>

你要是放任臣子无礼,就没人服你了。</p>

“因此不论对错,只论‘礼’字,这事决不能轻易放过!”</p>

科道言官刚说完,就又有人出列接口:</p>

“此为正理!儒以《诗》、《礼》发冢,若礼都弃之不用,也不必读书了!”</p>

这位更狠。</p>

直接表示,不遵从“礼法”,是断绝儒家的根。</p>

这就看出李守中在朝中还没有党羽。</p>

因为师徒二人现在被围攻了。</p>

这时又有人当先附和:</p>

“正是!读书先明礼,《论语》有云:博我以文,约我以礼。”</p>

这就是接着上面那人说的。</p>

意思大差不差,相互补充。</p>

“若无礼法约束,如何能成人也?”</p>

随后最开始那御史又接龙道:</p>

“《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p>

“……”</p>

一时间,弹劾之人足有五、六位。</p>

但没有一个大佬出头。</p>

都是一些七品上下的杂官。</p>

他们轮番上阵,一个个引经据典。</p>

倒也都算持礼而辨。</p>

但说来说去,就一个中心思想:</p>

李守中失礼了,不配为礼部尚书。</p>

推荐阅读: 我的微信连三界 库洛牌的魔法使 新白蛇问仙 官梯(完整版) 从大学教师开始 至强龙尊 熢火之下 快穿之肉文系统(h) 盛唐女帝 重生足球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