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澜准备倒下继续睡,她觉得自己应该睡得着。反正她就剩24套房没卖掉,她这一波还赚了42亿呢。</p>
结果躺下过了好一阵都没睡着。</p>
毕竟是这么大的事,这件事是会让华国房地产界动荡好久、好久的。</p>
那24套她说留个纪念,其实是心头知道现在不好出手了。</p>
就算是有价也不会有市。</p>
没人买了啊</p>
华国人就是这样买涨不买跌的。</p>
之前她卖全款有人买,那是还能拿东西去银行抵押了来付她的钱。</p>
预期是房价会涨,会大涨。</p>
而且转头又可以拿着买到手的房子继续去抵押贷款。</p>
但接下来肯定就是房地产商全面撤离海南岛了</p>
岛上曾高达5000多家房地产公司,这回还能留下多少家不倒闭的</p>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p>
林琅砸手里一套房,相当于是60万砸里头了,程杳砸手里那块地按之前的价格是三亿</p>
不过她们跟她一样都是早就收回了成本,还有赚的。</p>
更多还是像萧应那样,意气风发的进入,然后现在看着砸手里的十几块地皮傻眼。</p>
卖不出去了,之前涨到过多少都是空谈。</p>
但借的债是实打实的,得还</p>
还有看到房价大涨,很多人暴富,中途倾家荡产一样投入其中的炒房客。</p>
这次试点留下的,真的就是一地鸡毛啊。</p>
可能真的会比东京的情况更惨烈。</p>
曾经的十万大军下海南,各大财团抢地盘,怕不是最后就剩下遍地烂尾楼啊</p>
陷在里头的除了炒房客、房地产商还有银行</p>
现在这种情况,银行贷出去的款项想拿回去可不容易。</p>
很多人根本是没多少钱就往里头冲了,最后用作抵押的房子、地皮全到了银行手里。</p>
可银行拿着已经卖不起价的房子、地皮有什么用</p>
拍卖,卖得出去么</p>
海南的房子,最红火的时候在1楼签合同买的,走到6楼已经加价卖出去了。</p>
可现在留下那么多楼盘,还有谁肯卖</p>
这一次的烂摊子要什么时候才能收拾好</p>
好不容易通货膨胀在逐渐被控制住了,房地产试点又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p>
华国经济这摸着石头过河,磕磕绊绊还真是不少啊。</p>
关键这次试点失败会让华国的房地产市场化又往后推。</p>
虽然肯定会搞,因为国家需要房地产来推动经济发展。</p>
但哪一年再启动可就说不好了。</p>
程澜起来,给自己倒了杯水。她放弃继续睡了,肯定睡不着的。</p>
这一次唯一好的就是,穷人没有卷进来。</p>
哪怕是最开始的时候,三万首付的门槛也把很多穷人挡在门外了。</p>
1992初年能一下子拿出三万存款的家庭,在华国属于凤毛麟角。</p>
后面就更是房地产商和炒房客在参与了。全都是动用的杠杆</p>
程家村那十二户冥顽不灵的,她不会管。</p>
公司有多少人不肯卖砸手里的,她也不会管。</p>
各人要为各人的选择负责。</p>
那十九户人家在她亲自督促下倒是都卖了,一套房赚了42万左右。</p>
之前约定好的,6万给烈士父母养老,6万给烈士孩子读书。这两笔钱必须存在本人的账户。</p>
就是小孩子也可以拿户口簿去银行开户。</p>
另外,如果有大病必须给老人、孩子治疗。</p>
这十九个人是86年入职,到91年可没有攒下三万首付。</p>
月供也全是程澜借的。</p>
回头她让人看一下落实到位没有。</p>
不肯照约定做的,无法用法律制裁,但可以发动公司和邻里的舆论。</p>
而且,暗地里她能动用的手段更多。公司里那些退伍兵保安不是吃素的。</p>
她是替烈士在照顾这些人,首先要照顾肯定是烈士的父母和遗孤。</p>
这些人沾烈士的光,却克扣该他们父母、遗孤的钱,退伍兵保安一定不会手软。</p>
公司三万人,可只有这十九个享受了这个待遇。</p>
其他很多人知道这是发财的机会,但拿不出钱来,也没能参与其中。</p>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程家村。</p>
那十二户人家跑到村支部来问程澜七伯,“支书,这个新闻啥意思啊”</p>
听起来不妙啊</p>
这会儿他们终于想起程澜和老支书、支书一直苦头婆心说的国家肯定不会一直放任了。</p>
七伯道“就是以后在海南买房子、买地皮完全不能动用银行资金啊。这字面意思很明白,有什么看不懂的”</p>
“这、这就是你之前一直叨叨的国家不可能不管”</p>
七伯点头,“应该就是了,后续可能还有别的具体措施吧。先出个这个规定喊停,然后具体调控。”</p>
“那、那我们的房子还能卖么”</p>
“当然可以卖啊。只不过,还有没有人买就不好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