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张绣娘就带着沈家安,直接去了郑家。</p>
沈方林借着堂屋油灯的灯光,坐在屋檐下抽旱烟,有几分忧愁。</p>
“爹,您怎么了?有心事啊?”</p>
沈南宝洗好碗筷从厨房出来,恰巧就看到了这一幕。</p>
而沈方林则叹气:“我就是替你大哥发愁。”</p>
“如今我有活计了,你娘也有糊口的本事。宝儿你更是不愁,连铺子都开了起来。可唯独你大哥……”</p>
“都是爹没本事,你大哥小的时候也没送他学个一技之长。就算现在咱家的日子还能过,可往后我和你娘老了,他怕是撑不起这一个家。”</p>
毕竟就算这绣坊开起来,他们也是打算。让南宝把这绣坊算作嫁妆,带着嫁到江家去的。他们这当爹娘的,哪有脸拿女儿的东西,去填补儿子的日子?</p>
这果真是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p>
沈南宝就笑着坐到沈方林的旁边:“爹爹放心,等我的绣坊开起来,我必然会给大哥想个生计的。咱们若要好,自然是一家子都要好的。”</p>
“南丫头你有办法?”</p>
听她这么讲,沈方林可真是无比惊讶。</p>
而沈南宝就点头:“办法多着呢,爹爹又何必愁?”</p>
“大不了咱们多赚些银两,给哥哥买上好几亩的田地,他以后也能衣食无忧。”</p>
“况且大哥又不是个懒汉,他勤快聪明,随便让他做些什么,他都能够做好。爹爹若不信,往后再瞧就是!”</p>
沈南宝这么说,好像也有道理。</p>
沈方林这才放心:“那我这也就不愁了,往后咱们齐心协力便是。”</p>
说话间,这张绣娘带着沈家安就回来了。</p>
相比去时的兴高采烈,这回来的张绣娘显得有些忧愁。</p>
沈南宝见状,赶忙迎上去:“娘,您怎么了?怎么瞧着不开心?”</p>
而张绣娘则叹气:“如何开心的起来?”</p>
闻言,沈南宝就看了眼沈家安。</p>
见她一脸无奈,沈南宝才问:“娘是对这姑娘不满意吗?”</p>
“倒不是姑娘不好,而是姑娘那家不好。”</p>
说起这事儿,张绣娘就叹气。</p>
“那姑娘今年十六,小你大哥一岁。据说长得不差,人也是温柔贤惠。”</p>
“只可惜她爹是个薄情寡义的,她娘才过世半年,就另寻新欢了。娶了个后母回来,成日只知道败家,还名声不好。”</p>
“据说这姑娘之前说过亲,讲的就是镇上那棺材铺子掌柜的的哑儿子。是这丫头以死相逼,她那后母怕鸡飞蛋打,这才绝了这门心思。”</p>
“这样的姑娘咱若是娶到家中来,她那娘家还能消停得了?这个郑大嫂啊,可真是没考虑过这些!”</p>
听起来,这姑娘家确实不简单。</p>
一般人户的男子,怕成亲之后媳妇会总贴补了娘家,总要好好挑拣一番的,更别说这样离谱的人户了。</p>
而听张绣娘这一讲,沈方林也皱起眉来。</p>
“看来啊,咱家家安的缘分还没到。既是如此,那这门亲事轻就算了吧。”</p>
沈南宝也笑着点头:“是啊,娘亲。”</p>
“人郑家婶子估计也只看了这姑娘人好,就想着说给大哥。人家动的是好心思,你就别气了。”</p>
“回头等咱们铺子稳定下来,我给大哥找个事儿做。到那时,咱们再去请媒婆好好的说门亲事!”</p>
有沈南宝在,张绣娘当然晓得这并不是空话。</p>
她这才放心:“没错,咱家现在日子好过了,也不愁说不到好姑娘的。”</p>
开解通了张绣娘,一家子这才阴霾全消,然后各自回屋休息。</p>
第二一大早,沈南宝在家吃过早饭之后,就同张绣娘一起去了村口。</p>
而在铺子里做事的那些妇人们,早早的就去了镇上。</p>
沈南宝和张绣娘没遇到人,就直接拦了辆马车,赶去了镇上。</p>
等她们到铺子时,这铺子的院子里头,已经是忙碌声说笑声一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