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个御史说出严书被太尉府人袭击时,朝中诸位大臣包括皇帝都是不信的。</p>
太尉党的一个大臣站出来,“赵御史,你身负百官监察之责,更要说话有凭据。”</p>
“污蔑太尉大人,你可知后果?”</p>
“皇上,臣说的句句属实,是不是诬陷,召严府尹来一问便知。”</p>
帝王的目光就落在孙太尉身上。</p>
养尊处优、权柄在握的太尉大人声音威严,“赵御史,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p>
“你一向对本官行事有微词,但是,咱们在朝上政见相左实属正常,没必要做这种栽赃嫁祸之事。”</p>
“皇上……”</p>
他又看向高高在上的帝王。</p>
“臣与这位严府尹话没说上半句,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何以要上门去杀他满门?”</p>
“太尉府的人去袭击严府尹,纯属无稽之谈。”</p>
“况且,以严府尹</p>
那种爽直的性子,倘若真是臣对他做了什么,早就一早冲到金殿来了,不会等赵御史开口。”</p>
另有大臣开口,“皇上,臣赞同太尉大人的话。”</p>
“两位大人半分交集也无,谁都可能去袭击严府尹,独独不可能是太尉大人!”</p>
这时,李御史站到了赵御史身旁。</p>
“太尉大人,似乎有些小看我们御史台的格局……行监察之行,言切实之言,这是我们身为御史的职责。”</p>
“皇上,臣为赵御史作证,他说的句句属实。”</p>
“昨夜,京兆府押着人犯从街上过,很多百姓也都看到了……”</p>
一石,激起千层浪。</p>
有了李御史的佐证,无疑坐实了事情的可信度,朝堂上的臣子交头接耳的议论开了。</p>
某位官员在朝中接连被两个御史参奏,这是少有的事情。</p>
连孙太尉自己都不那么淡定了,因为他想到了一种</p>
可能,这种可能让他稍微有那么点暴躁,恨不得这一刻就回到府中证实。</p>
其实,他心底知道,多半不用验证的,如果不是事实俱在,御史们不会如此。</p>
试问京中,还有谁有这个胆子敢打着太尉府旗号胡乱杀人?</p>
必然是他那个不孝子无疑!</p>
此时,孟弘已经被朝堂上嗡嗡之声吵的头疼。</p>
他大力拍拍面前的书案,大臣们瞬间安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