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阳看着账本。</p>
近两日,豆腐的生意暴涨,应该是宣传起到了作用,越来越多人知道豆腐,其中不少人是奔着豆腐壮阳而来。</p>
那就是噱头。</p>
可却很有用,城中百姓哪怕清楚豆腐没有那个功效,部分人依旧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会去买豆腐。</p>
这就和椰汁一样,很多人都清楚喝椰汁不会从小喝到大,可就是会花点钱去买来尝试。</p>
陆阳要是说吃豆腐能让男人和女子从小喝到大,那豆腐的生意会更加好一点。</p>
他放下账本,巡逻作坊。</p>
工人们都很卖力。</p>
还有十来天就是发工钱的日子,不少人已经翘首以待了。</p>
陆阳见工人们还忙得过来,也就没想着再招一些工人,他想让豆腐的生意再好一点,不由想起说书的事情。</p>
淮阳城中的说书先生不愿配合他,那他就在聚鲜阁摆下讲书的高台,聘请一个先生讲那《西游记》、《聊斋》等小说。</p>
在这些小说里插入一些广告,将自我的商业观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到淮阳百姓的大脑里,使之成为这些人的价值生活观。</p>
比如行房前要吃上几块豆腐助兴,亦或者中秋节要吃他卖的月饼,讨一个团团圆圆的好彩头。</p>
当他的商业观成为天下百姓生活的一部分,那就会有人排着队给他送钱。</p>
陆阳还是很重视文化宣传这一块。</p>
他叫来张有才,让对方去找一个好点的说书先生。</p>
不等张有才回来,许瑶就是踏入豆腐作坊,说出太公的决定。</p>
陆阳很是吃惊。</p>
那老头子不仅将聚鲜阁交到他的手上,还愿意拿出三万两协助他处理难民的事情,这真是出人意料。</p>
“你去求了太公?”</p>
陆阳揣测道。</p>
许瑶没有正面回答,紧抿着嘴角,似在分忧道:</p>
“相公,你每隔三日才去聚鲜阁一趟,客人们都是冲着你的厨艺来的,他们没尝到你做的菜多有怨言,生意都没以前好了。</p>
酒楼的生意好,也可以多雇佣一些工人,你说是不?”</p>
“娘子说的是。”</p>
陆阳说出要在聚鲜阁摆下讲书高台的事情。</p>
许瑶经营酒楼,多少知道一点讲书的事情,大部分百姓爱听的无非就是前朝旧事、才子佳人以及各类神话志异。</p>
在大部分百姓都识字的朝代,说书先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的传播者。</p>
“那要找一个不错的先生。”许瑶说道。</p>
“我已经让人去找了。”</p>
陆阳打算将《西游记》等小说写出来,让说书先生在高台上讲一下,必定能吸引不少客人。</p>
他们二人说话间,张有才带着一位老先生返回豆腐作坊,“公子,他是城里有名的说书先生。”</p>
陆阳看向说书的老先生。</p>
这人满面疤槃,长得一副土木形骸之样,要比张有才更丑上一分。</p>
陆阳撇嘴。</p>
“公子,这位先生说书的本事可是一绝呀。”</p>
张有才赶紧提醒,担心陆阳以貌取人。</p>
“那你就露一手吧。”</p>
陆阳对那位神情淡漠的说书先生说道。</p>
说书先生颇为傲气,仿佛没有听到陆阳的话,伸出一根手指头,“”我一日说书一回,要定价一两。”</p>
陆阳蹙眉。</p>
这要价未免过高!</p>
他倒要看对方有什么本事,口气那么大。</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