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乜一直以为军中都是大老粗,都是棒槌。</p>
经过几日的相处才明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所有的高级军官都出自名门望族,中级军官中,从</p>
怪不得都说‘士兵百战死、将军十年归’!</p>
“你要向我借兵?”</p>
当朝太保、樊国公、荡寇大将军孙玄昊白发、白须、白眉,却脸色红润,精神抖擞,说话中气十足,一点都不像六十多岁的老人。</p>
听程开山说,国公大人饭一斗肉十斤,能开三石弓、举千斤鼎,一杆方天画戟,天下无人能挡!</p>
年轻的时候更厉害,不过被皇帝陛下雪藏了。</p>
朝廷崩坏,叛乱四起,手下无人,这才重新启用。</p>
李乜没了底气,深吸一口气,强行让自己的肩膀宽一点儿,如同胀气的河豚。</p>
“不敢,只是末将老家岱县南的白鹿山发现铁矿,如果被叛军抢占,后果不堪设想。”</p>
铁矿啊!</p>
打仗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叛军人多势众,如果再披坚执锐,确实没得打了!</p>
只是,岱县在西方三百里处,如果驰援,被叛军阻断该如何是好?</p>
以蕲州东进,可逐步收复失地,早晚有一天,叛军一定瓦解。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将有限兵力分散开来被白白消耗掉。</p>
如此看来,进军岱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p>
“确实重要,不过先南后北、先东后西的战略计划不能变。传我军令,让沿途各州县自发抵抗,我们绕道舒州、光州、申州、安州、随州,收服失地,截断叛军后路。”</p>
李乜退下,愁眉苦脸。</p>
风凉话谁都会说,按照他说的计划,确实一石二鸟、一举两得!可是,毛驴身上搁疔疮,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p>
如果岱县里住的是你的妻儿老小,你急不急?</p>
郑充国见李乜难受,出列拱手:</p>
“大将军,岱县有铁矿一事,确实重要。如果叛军知晓,加重兵力阻拦?到时候我们北面进攻受阻,难免还有后患,拖延下去,恐不利!不如派遣一偏师,先肃清隐患,再全力北伐?”</p>
李乜投去感激的目光,没想到还有人替自己说话,不管他是不是真心的,这份情谊记下了!</p>
充满希望的看向孙玄昊。</p>
孙玄昊拍案而起,当即训斥道:</p>
“你在质疑本将军的用兵之道?”</p>
大帐之内,气温突然降了几分,一片肃杀。郑充国吓了一跳,当即拜服,连连不敢。</p>
面对将军亲卫的腰刀,其他人也起身拱手,表示没有二心。</p>
李乜只感觉身上像无数蚂蚁爬一样,痒的难受。</p>
不知过了多久,被程开山拍了一下才回过神来,大堂之上,早就没了孙玄昊的身影。</p>
“唉,怠之啊,军中是主帅的一言堂,稍有不慎就会遭受杀身之祸,这一点怪我没交代你!”</p>
李乜朝离开的郑充国拜了一下,郑充国一副郁闷的样子,自己好歹也是大员,被他像孙子一样训斥,成何体统?</p>
等人都离开后,便返回营帐。</p>
程开山继续说道:</p>
“怠之解救亲人心切,我能理解,当今之际,就要如大将军所说,收服淮河各州。另外,你的军事任命下来了——仁勇校尉!”</p>
李乜早就没了欢喜的心思,心急火燎,奈何身不由己,连营帐都出不了。</p>
整日查看西面形势,窥探叛军动静。</p>
让人欣慰的是,他们并没有着急西进,反而有往西北运动的势头,也就说岱县现在还很安全。</p>
心中郁闷,带上弓弩、穿上甲胄,去校场上发泄。</p>
旁若无人,机械式的张弓搭箭,不管有风无风,距离远近,皆箭无虚发,惊掉了一地下巴。</p>
“好箭法!”</p>
李乜撇了一眼短须锦衣,没有理会。</p>
直到陈忠桓提醒,这才慌忙见礼,奇怪的打量着对方。</p>
“校尉是在嘲笑杂家身体残缺吗?”</p>
李乜诚惶诚恐,太监在自己的印象中,那可是笑里藏刀、杀人不见血的魔头,也是封建王朝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p>
天天伺候在皇帝周围,可不敢得罪。</p>
“非也,中官大人误会了。军中久经战阵,身体残缺者不在少数。都是一片爱国赤诚,只会让人肃然起敬。”</p>
“哈哈,说得好,这话杂家爱听!”</p>
这位太监领着随从,捧着明黄色的圣旨直奔中军,留下李乜心有戚戚。</p>
郑充国赞赏般的点点头,尾随而去,反而是陈忠桓训诫道:</p>
“怠之为人谨慎有礼,只是对面一个腌臜之人,不至于这么和颜悦色!”</p>
李乜郁闷不已。</p>
或许是固有印象,以为古代等级森严,见官必跪。</p>
直到前些时日才知道,这个年代流行‘拜’,不流行‘跪’!</p>
就是平民百姓见了皇帝都不用跪,平时大臣之间或者上下级之间更是如此。</p>
不仅这样,上级官员面对下级行礼的时候,还要回礼!</p>
像孙玄昊这种没礼貌的除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