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看到有读者说无脑,我只能说很多读者根本不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情况。</p>
更不要拿现在的社会认知去代入那个时期。</p>
再次重申,我将这本书开始的时间线定在1982年,就是因为1982年到1984年底是香港最后一段三不管时期。</p>
另外,在香港的问题上,英国和我国的利益诉求是完全不同的。</p>
当时在谈判时,撒切尔说:如果不是英国统治香港,香港必然会衰退。</p>
而邓表示:主权问题没得谈。另外在接下来十五年港岛如果在社会层面出现混乱,我国会重新考虑接收香港的时间和方式。</p>
从这点上,双方的诉求就是完全不同的。</p>
尤其是在谈判之后,英国就不停的在香港埋钉子,埋雷。</p>
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p>
实际上顾笙的身份,在英国人看来就是个很好用的钉子。</p>
再谈谈富豪,你们有人以为香港的顶级富豪对香港、对英国很重要?以为他们的影响力很大?</p>
先想想英国在香港的利益是什么?</p>
这個时期英国的经济并不好,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影响力衰退。</p>
英国国内正在国企改制,导致国企资产流失,大量工人下岗。</p>
英国在香港的述求是通过金融和房地产的手段在香港进行收割,来反哺英国。</p>
而这个时期,英国资本在香港受到华商的威胁和挑战。</p>
当时华人受到传闻影响在将资产转移,而英国却在每年持续加大在香港的投资。</p>
直到1992年,英国在香港的控股公司,仍然占据了香港股市资本的30%。</p>
这个时候的华商和英国人实际上是竞争关系。</p>
这就是时代背景。</p>
……</p>
插一句,张子强在1991年抢了运钞车1.6亿港币,由于没有证据,在法庭上被判无罪。随后发动舆论造势施压,港英政府还赔了他800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