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三差五抽商人们的血,等于是在杀鸡取卵!”</p>
于会首和一众商人目瞪口呆。朱栽圳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p>
于会首暗道:这位景川王,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糊涂、荒唐。他比寻常官员目光长远的多。</p>
朱栽圳在后世的一篇烂鸡汤文里读过这样一段话:高情商的说话方式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让别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的高度。</p>
他刚才的一席话正是如此。商人们心里都舒服的很。</p>
朱栽圳又道:“你们捐赠的银子,我是绝对不会要的!那是你们的辛苦钱。我若拿了,就是对商人敲骨吸髓的奸王!</p>
我今日找你们来,是让你们发财的!”</p>
朱栽圳一说“发财”二字,商人们个个两眼放光。</p>
朱栽圳拍了拍手,一群身穿肚兜,长得又勾勾又丢丢的粉头,手中拿着托盘走了进来。</p>
托盘中是一堆类似于银票的纸张。</p>
粉头们给每一个商人面前摆上了一张。</p>
于会首拿起那张纸一看,只见上面印着</p>
“大明浙江巡抚衙门战争债券。</p>
面值十两。</p>
年息四分五厘。一年内清偿。”</p>
印。</p>
于会首问:“王爷,这是借据?”</p>
朱栽圳笑道:“错了。这是战争债券!以前朝廷缺银子,直接让你们捐。</p>
你们的银子也不是河里冲上来的,路上捡来的。这次本王不想让你们吃亏。</p>
本王以浙江官府的名义,向你们发行债券。每一张都是十两面额。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认购。</p>
认购一张我欢迎,认购几十万张我同样欢迎!</p>
一年之后,你们可以拿着债券到巡抚衙门兑换银两。”</p>
年息四分五厘,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一年百分之四十五的利息。</p>
已经属于是高利贷的范畴了。</p>
商人重利。我许给你们高利,不怕你们不买债券。</p>
朱栽圳忽略了一个问题。</p>
战争债券,是要有抵押的。大部分以正攵府信誉做抵押。</p>
可是,大明官府在这些商人面前哪里有信誉可言?</p>
朝廷连国土都保不住,蕞尔小国的倭寇拿大明国土当自己家。说来就来,说抢就抢,说杀就杀。</p>
朝廷的所谓“信誉”,在商人们看来还不如百花楼小妖精们的绢丝裤衩值钱呢!</p>
在座的一百五十位商人,都是大明的商界翘楚。这帮人精明,长了毛比猴都精。</p>
这帮人在生意上又很吝啬。大粪车路过家门口,都要伸手抓一把尝尝咸淡。</p>
你景川王印这么一张破纸,就让我们掏真金白银?别闹了,只是换一种方式敲我们的竹杠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