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可丽开着车,载着满腹心事的韶宏伟,左拐右绕,来到了位于市中心附近的一条小街巷。</p>
进了槐花胡同不远,过了一个自动升降栏杆,车子在一处挂着“云来茶馆”的门前停下。</p>
停车场不大,由半条槐花胡同封闭而成,大约可以停放十来辆车子,看起来是为这个茶楼专设。</p>
胡同的深处,是一处小院,有篮球场大小。小院中矗立着一座三层小楼,掩映在周边的景色之中。</p>
院子入口,古朴的门楼,有些江南水乡的韵味。</p>
门前一排低矮的木栅栏内,遍种花草。虽然到了仲秋季节,植被依然茂盛。显然是茶楼主人精于侍弄的结果。</p>
院子四周高楼林立,这在地皮昂贵的上阳,是非常难得的一处闹中取静之处。</p>
韶宏伟不知道在上阳市中心,竟然有这样一处幽静之地。</p>
从经济价值上看,在这里开茶馆,简直是暴殄天物。</p>
也不知道这里的一壶茶,要收多少钱。即使天天爆满翻台,恐怕连房子租金的零头都收不回来。</p>
韶宏伟摸了摸自己的手机。那里有小颖退回来的三千多块,心里多少有了底。</p>
第一次请孟可丽喝茶,他准备出点血了。</p>
以他对孟可丽的了解,不是那种狠宰他一刀的虚荣女孩。</p>
韶宏伟放心地跟着孟可丽,推开古色古香的院落大门,进到里面。</p>
庭院里,是一派江南园林布局。</p>
小桥流水人家,翠竹修林环绕。乍一看,以为是到了苏浙水乡。</p>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石阶小路,穿过修竹掩映的门廊,孟可丽带他进了门厅。</p>
里面很静,根本没有想象中翻台满座之类的。</p>
装修一如苏州园林的风格,亭台楼榭,黛瓦白墙,红木雕刻的家具,水墨丹青字画,恰到好处地点缀,彰显出茶楼主人的艺术品味。</p>
与这装饰相称的,是屋子里萦绕的淡淡的香。</p>
既有茶的清香,又有说不出来的馨香。</p>
靠近前窗,是个暖阁。四周纱幔轻垂,一个长发飘飘,一袭古装的曼妙女子,正在里面拨动古筝。悠扬的琴声,在屋子里轻轻回荡。</p>
“二位这边请。”</p>
迎面是个身着蓝色碎花苏绣小衫,下身同色阔腿裤,典型江南淑女妆扮,亭亭玉立的一个妙龄茶仆。</p>
她对着两人深深鞠了一躬,也不问是否有预定,起身引着二人上楼。</p>
茶仆二十多岁的年纪,一米六左右的个头,身材苗条匀称,脸上略施浅黛,皮肤雪白,看样子不是北方的女子。</p>
在装饰典雅的环境里,走起路来,风姿绰约,本身就是一道风景。</p>
韶宏伟和孟可丽跟在茶仆的身后,上了二楼,一直走到走廊尽头的一个挂着“清雅”门牌的包间前,才停住脚步。</p>
茶仆小姐伸手推开门,回头对着两人嫣然一笑:“里面请。”</p>
屋子是个里外的套间。</p>
外间屋不大,十五六平米的样子,布置的极为古朴典雅。</p>
当中围着红木茶台,摆了两对红木椅。椅子上铺着坐垫,上面是团纹苏绣图案。</p>
靠窗两个花架上,各有一盆精致的盆景花卉。</p>
右边靠墙是个红木书架,上面摆满了线装古籍。</p>
茶几上,正慢慢升起一缕香,袅袅地散向空中。</p>
韶宏伟闻了闻,不浓不淡,似花似茶,很是怡人。断定那是价格不菲的沉香。</p>
左手边,一个满面墙的博古架上,摆着各色精致的瓷器茶具,将里外屋子隔开。后面是磨砂玻璃,上面悬垂着朦胧的淡青色纱幔。</p>
另一间屋子被纱幔遮住,看不清里面的情况。韶宏伟猜测是另一处饮茶的所在。</p>
孟可丽对着茶仆小姐笑了笑道:“你去忙吧,我们这里自便。”</p>
那茶仆小姐报以深深地一笑,目不斜视,没去打量韶宏伟,就恭敬地关上门,去了。</p>
孟可丽坐到主位的椅子上,问韶宏伟道:</p>
“宏伟哥,喝什么茶?”</p>
韶宏伟看了茶台一眼。见上面陈列着龙井、铁观音、正山小种、大红袍、普洱、菊花等,几乎是应有尽有。</p>
却没看见价格牌,不知茶价。</p>
他想了一下,觉得中午吃的有些油腻,就道:</p>
“普洱和大红袍都行,你喜欢喝什么?”</p>
孟可丽拿起一盒大红袍道:“茶谚说:春饮花,夏饮绿,秋饮青,冬饮红。秋天喝青茶最养生。我们就喝大红袍好了。”</p>
韶宏伟见孟可丽来这里轻车熟路,茶仆对她也很是相熟,甚至多有恭敬,就道:</p>
“可丽,看来你很懂茶啊!经常来这里?”</p>
孟可丽见问,俏皮地一歪脑袋,两颗酒窝在韶宏伟的眼前一晃,说道:</p>
“我不告诉你。”</p>
韶宏伟微微一笑,他已经习惯了孟可丽的调皮。</p>
而且,她那张带着两颗酒窝的脸,调皮起来,越发可爱。</p>
有时,他真想把她揽在怀里,使劲揉她那张俏脸。</p>
趁着孟可丽净手、烧水、洗杯、泡茶的工夫,韶宏伟环顾了一圈四周的陈设,最后踱步到书架前停下。</p>
上面的线装书吸引了他的目光。</p>
《笺谱雅集》、《剪灯新话》、《容斋随笔》等等。</p>
韶宏伟信手从《容斋随笔》中抽出一册,翻看。</p>
看到内页,韶宏伟吃了一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