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里。</p>
秦风看着嬴政拿出的竹简,一时有些呆住了。</p>
“赵,赵老伯,您,您这是皇帝陛下的奏章啊!怎,怎么会在您这里?”</p>
嬴政神秘一笑,随口解释道:“秦小子你别多想,这两卷奏章,是陛下交给御史大夫冯去力的,冯大人让我也试着出出主意。”</p>
秦风听着嬴政的话语,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p>
冯去力?</p>
也对。</p>
御史大夫管理群臣奏章,的确如此。</p>
那这么看来,赵老伯应该是冯去力的属官吧,或者是值守吏之类的官职……</p>
始皇帝的近臣啊,厉害厉害!</p>
“原来是这样,赵老伯您可真了不起啊!当今朝堂,能阅览皇帝的奏章之人,可屈指可数啊!”</p>
嬴政摆了摆手,“好了好了,秦小子,你就别恭维了,快看看有什么看法吧。”</p>
秦风也不推脱,既然是帮助赵老伯,秦风自然心甘情愿。</p>
接过奏章,秦风仔细地看着。</p>
大秦的官方字体是小篆,秦风看得有些吃力。</p>
半晌。</p>
嬴政看着秦风眯缝着双眼辨认的模样,急忙说道:“秦小子,奏章其实也就是两件事。</p>
“一是将军蒙恬奏请修建直道,二是县令赵佗奏请遣送关中百姓迁居南越。</p>
“这两件事,你怎么看?”</p>
秦风若有所思,郑重说道:“赵老伯,这两件事陛下已经决断了吗?”</p>
嗯?</p>
嬴政一听,先是一愣。</p>
好小子,怎么会这么问?</p>
“秦小子,何出此言?我想听听你的看法而已。”</p>
秦风回答道:“赵老伯,陛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若是已经圣断,其他人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了。”</p>
这小子好像对朕很了解似的。</p>
嬴政忍着笑意,接着说道:“陛下现在也是问策于御史大夫,应该还没有决断,秦小子,你但说无妨。”</p>
秦风显得有些为难,慢慢说道:“赵老伯,这两件事,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也同样有不少弊端。”</p>
“哦?”嬴政来了兴致,“秦小子,你接着说。”</p>
“就好比蒙恬将军奏请修建直道一事,直道的修建,从咸阳直通塞北,可谓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南北大通道!</p>
“一旦修成,行军运粮则可畅行无阻,足可抵御北方的匈奴之祸!让其不敢南侵!”</p>
嬴政一听,脸上立马映上了笑意。</p>
内心是对秦风十足的欣喜。</p>
好小子,一句话就说到了战略的点子上!</p>
这时。</p>
秦风忽而面露难色,缓缓又道:“但是……赵老伯,这直道南北千里,如此浩大的工程所耗费的民力钱两,也同样十分惊人啊!</p>
“现如今,皇陵、长城、阿房宫和驰道,都还在建设中,再修建直道,无疑会加重国家的负担,而且百姓们的徭役也势必会更加严峻。”</p>
嬴政听到这,心里的热烈有些暗淡了下去。</p>
“嗯,秦小子你所言有理……”</p>
秦风所说的话,嬴政又何尝不知呢?</p>
只是若要治理这样庞大的国家,如今又面临着各种内忧外患,嬴政作为一国之君,宁愿承受天下百姓的怨恨,也只得迎难而上啊!</p>
北方的匈奴之祸,六国余孽的虎视眈眈,这些都等不了啊!</p>
“不过,我倒是有几个好办法。”</p>
秦风突如其来的话语,让嬴政急忙问道:“秦小子,你有何见解?”</p>
“唉,赵老伯,我这都是信口开河罢了,就算说了陛下也不一定会采取……”</p>
秦风随即说道:“赵老伯,关东的六国贵族,陛下若是能下旨将他们迁移到关中来,还有那些地方豪杰,乡绅豪强,也一并迁徙到关中。”</p>
嬴政点了点头,“嗯,秦小子,我知道,这个你先前已经说过了。”</p>
秦风接着说道:“陛下还可下旨,那些六国贵族和乡绅豪强们,无爵位者也要服徭役……”</p>
听到这,嬴政有些犹豫。</p>
“但是……”秦风一脸邪笑,“赵老伯,但是陛下可以下旨,允许这些人用钱两充抵徭役。”</p>
用钱两充抵徭役?</p>
“秦小子,你的意思是……”</p>
秦风解释道:“那些六国贵族和乡绅豪强们可都是富得流油啊,一定会用钱两代替徭役,这可是一笔极其可观的税收啊!</p>
“陛下可以用这笔钱,补贴参与直道修建的民夫!如此一来,黔首们不仅不会有怨言,反而会高声颂赞陛下、争先恐后去修建直道!”</p>
嬴政听着秦风的话语,一阵深思熟虑。</p>
让六国贵族和地方的乡绅豪杰们用钱两代替徭役……</p>
然后用这笔钱贴补修建直道的农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