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
嬴政听着秦风义愤填膺的八个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p>
自己本以为恩抚六国旧贵族,能够让大秦得以安定。</p>
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时仁慈,天下已定,不愿再起兵戈。</p>
导致了关东的六国贵族们惶恐不安,反而造成了国局不稳。</p>
至于自己为了缓解关东的人地矛盾,迁移平民百姓到边疆的做法,更是引得怨声载道。</p>
“赵老伯?赵老伯?”</p>
秦风见嬴政长久沉默,便试探问道。</p>
“嗯?”嬴政恍过神来,“秦小子,精辟啊!果然是见解独到!”</p>
秦风不好意思地笑道:“我也是纸上谈兵罢了,真正施行起来肯定不会很容易,就是不知道陛下能不能认识到啊!</p>
“唉,陛下如今的做法是把军功地主、六国旧贵族和天下子民们都得罪了,往后的大秦,肯定会是越发动荡啊!”</p>
秦风一想到再过不久,秦始皇嬴政就会在沙丘驾崩,而他披肝沥胆定建的大秦基业,也会如天塌地陷一般分崩离析。</p>
秦风不免有些惋惜。</p>
嬴政唏嘘道:“是啊,秦小子你说得是啊……”</p>
一旁的周青臣早已震惊得无以复加。</p>
看着嬴政和秦风两人一问一答,议论国政的场景。</p>
周青臣只觉得眼前一片恍惚。</p>
仿佛这就是祖孙两代的两个帝王,正在为军国大事而操劳。</p>
“秦小子,听你议论国事,真是酣畅淋漓,来,你再说说具体的做法?”</p>
秦风咧嘴一笑,“嗨,说可太轻松了,但是实干起来肯定会面临各种艰难险阻。</p>
“其实我心里的确还有些稳定大秦国局的法子,只是说了也没用啊,陛下也听不见,我这人微言轻的。”</p>
嬴政一听,立马偷偷地朝周青臣踢了一脚。</p>
周青臣脚下一个踉跄,急忙道:“阁下但说无妨,若再有得当之处,老朽可上奏陛下!”</p>
“秦小子,你快说,真有可取的法子,周博士一定会给陛下谏言的!”嬴政也装模作样地说道。</p>
秦风见不好推脱,便干脆和盘托出。</p>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六国的旧贵族们迁移之后,关东的良田沃土,便要全部收归国家。</p>
“国家再将土地分发给农户耕种,并且要禁止土地的交易,这样就避免了土地兼并。</p>
“轻徭薄赋,农忙时要留有耕种的壮丁,并且允许农户灾年赊欠赋税,丰年时再补缴。</p>
“然后就是开放山泽,让利于民。</p>
“如此一来,天下百姓人人有地耕,有粮吃,又轻徭薄赋,民怨从何而起呢?”</p>
嬴政闻声,双眼顿时一阵发亮。</p>
秦风又道:“除了这些,还要大力发展科技,也就是民工机巧和发明创造,改良农具,提高产量,人地的矛盾自然解决不少。”</p>
“好!好啊!”嬴政大喜。</p>
“还有一个法子,就是兴办学堂,在内史京畿设咸阳太学,在各郡设郡学,在各县设县学。</p>
“而后开科考试,秦律、农田、水利、商贾等皆可考,择优录取,并委任官职,如此一来,百姓除了能安心耕种,也有了出仕之路,自然更加拥护陛下!”</p>
嬴政闻声,一拍两手,赞叹道:“此法甚好!</p>
“开科考试……妙啊!有了劝学之法,黔首谁还会造反?”</p>
秦风笑道:“其实办学考试之法,就是将基层贤人提上来,也可将垄断的地主豪杰分化瓦解!</p>
“而且还能为大秦培养人才,各郡县的官吏越来越贤能,受益的还是陛下和百姓啊!”</p>
嬴政听得热血澎湃,“秦小子,还有吗,你接着说!”</p>
“还有……没了吧……</p>
“陛下其实只要注重的是,真正需要仁慈对待的,不是关东六国的旧贵族,而是原本六国的子民!</p>
“只要让六国的子民安居乐业,不再思念旧国,光靠六国那些世卿世禄的贵族,掀不起多大的风浪……”</p>
“哎?对了,”秦风突然一想,又道:“陛下还有一个当紧事。”</p>
“何事?”</p>
秦风脱口而出,“早立太子!”</p>
嬴政闻声,愣了一阵。</p>
一旁的周青臣见状,心里也一阵七上八下。</p>
“赵大人,我,我想出去透透气……”</p>
嬴政只点了点头。</p>
“你们谈,你们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