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啊,等着看今日的新闻呢。”</p>
“新闻?”</p>
“开了有两日了,你没看过吗?”</p>
“没有。”</p>
“通俗点讲就是邸报,朝廷会将政令写在邸报上发往到全国。以前只有官老爷能看,现在会在那块白幕上播报。”</p>
“那有什么好看的?”</p>
“可别小看这一场播报,这是京城才有的第一手信息。利用好的话,是能挣到真金白银的。比如扬州城的重建,就已经圈走了不少商人,都想去分上一杯羹。”</p>
“切,雕虫小技。”</p>
“政务公开则朝堂明朗,朝堂明朗则民心不惑。用我娘的话说,这叫连锁反应,迟早会见识到它的厉害。”</p>
“可是这冷冰冰的政令有什么好看的?”</p>
“傍晚还有一场歌舞曲艺表演,陛下特许,与民同乐,那才是百姓们喜欢看的。”</p>
“呵,花样可真多。”</p>
“格局小了吧,掌握舆论导向,也是国之利器!”</p>
马车经过人群,外面议论纷纷,嗡嗡声连成一片。</p>
“听说没,昨日锦团儿姑娘复出,跳了一段霓裳舞,美轮美奂,这大半个长安城爷们的魂儿都被勾走了。”</p>
“可不是嘛,我昨日没占到好位置,今日早些来,不曾想还有比我早的。”</p>
“还有两个时辰呢,且等着吧。”</p>
……</p>
李余年扬鞭,加快了马车行进的速度。</p>
“这锦团儿是谁?”</p>
“寇…寇准的姐姐。”</p>
“寇准的姐姐?哦,可是那日麟德殿夜宴,与我同坐一桌的女子?”</p>
“是你非要与我们同桌的好吧。”</p>
“那女子生的倒是别有一番风味,只是目光有些不善。”</p>
倩儿突然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还有那个骑白龙的女子,也是用这般眼神瞧我!好你个李余年,可真是处处留情,一肚子的坏心眼儿!”</p>
一只脚从门帘儿里蹬出来!</p>
“嘭!”</p>
李余年应声跌落马车打了个滚,好不容易拉住受惊的马匹,回头时,发现头上的斗笠不见了。</p>
“哟,那不是李余年吗?”</p>
“还真是!他怎么回来了,不是说与那妖女私奔了吗?”</p>
“你们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玉真公主还不够好吗?”</p>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p>
“可不是,女子各有各的风味,人不风流枉少年嘛!”</p>
“哎,我瞧着像是被踢下车的,着紫衣的,不会是那妖女坐在车里吧?”</p>
……</p>
左一个妖女,右一个妖女,听得倩儿火冒三丈,掀开门帘,大声喝道:“都给我闭嘴!”</p>
带着真气的吼声震慑人心,全场鸦雀无声!</p>
李余年拱手环顾四周,牵着马儿快速逃离现场,脸上的笑容要多尴尬有多尴尬。</p>
天地良心,风评本就已经很差,眼下更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p>
“这下你满意了?”</p>
“哼!”</p>
倩儿悻悻地坐回车厢,说不尴尬是假的。方才迎着百姓们猎奇的目光,各种流言蜚语仿佛已经传到了耳朵里,脸上火辣辣的,就差直接飞走了。</p>
直到二人的马车走远,背后的议论声彻底地炸了锅!</p>
李余年咬牙说道:“长安城呆不了了,只能出城了,走不走?”</p>
“走就走!”</p>
马车出城门,过灞水,一路向东。</p>
经过泗水桥时,一袭绿裙跃上马车。</p>
瞄了一眼车厢,开门见山地问道:“李余年,你还要不要脸?又私奔?”</p>
“姑奶奶,你又来凑什么热闹啊?”</p>
“切,你可真是债多不压身啊。”</p>
“你还不是一样?整天寻思着勾搭和尚还俗。”</p>
“呸!我那是故人!”</p>
“拉倒吧,偏偏你的故人刚好生得俊俏?”</p>
“滚犊子,小心我劈死你。”</p>
眼见马车过了官家驿馆,阿璃问道:“怎么还往前走?你们这是要去哪啊?”</p>
“别提了,我俩在长安城里被认出来了……”</p>
“哈哈哈!报应!”</p>
阿璃笑得前仰后合,铜铃般的笑声惹人侧目。</p>
良久。</p>
李余年话锋一转,说道:“青沅的事很抱歉,暂时不能帮你,一直没机会跟你开口。”</p>
“和谈嘛,我懂。我自己的仇,自己报。”</p>
听了半晌的倩儿忍不住探出头问道:“你与我三叔有仇?”</p>
阿璃回头瞥了一眼倩儿,说道:“放心,冤有头债有主,我不会找她麻烦。”</p>
“嘿,你这小丫头?下来比划比划?”</p>
“谁怕谁?”</p>
二人大眼对小眼,呼喝起来。</p>
“好了,难得咱们三人都在,讲讲清楚也好。”</p>
李余年一番讲述,将青沅当年干的荒唐事说了一遍。</p>
灭族之仇,不共戴天。</p>
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网,令三人都陷入了沉默。</p>
马车悠然前行,来到了东郊农场。</p>
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一望无垠的麦田。</p>
金色的海浪随风起伏,一浪接着一浪,沙沙的声响犹如天籁,由远及近,带来一股浓郁的麦香。</p>
突如其来的宁静令人心神摇曳,马车悄然停了下来。</p>
麦穗颗粒饱满,已经到了收割的季节。</p>
“叮,叮。”</p>
铃声悠扬,来自迎面走来的一匹毛驴。</p>
一个庄稼汉打扮的汉子走在前面,头上戴着斗笠,半敞着胸膛,肌肉结实。</p>
手臂上的青筋一根根凸起,大手粗糙,掌心里捏着一根缰绳。</p>
驴背上,骑着一个小女娃,三岁大小。</p>
斗笠戴在头上显得大得离谱,半扣在后背上,刚好露出了一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儿。</p>
五官粉嫩俏皮,眼神专注,正盯着手中的柳条。小手摆弄下,一个枝叶繁茂的“柳帽”已经成型。</p>
“爹!你看!”</p>
女娃将斗笠挂在身后,戴上自己编的“柳帽”,脸上的神情别提有多得意。</p>
“哦?哈哈哈!好看极了!”</p>
李余年一时间看呆了,喃喃地念道:“宝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