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人们看到秀美的菊花石能带来可观收入,一时间菊花石原产地涌入大量采石人。</p>
无序开采导致造假、浪费等行业乱象,败坏菊花石美誉的同时还损害整个行业。</p>
一方面垄断菊花石原材料矿的老板,无节制开采,并进行大批量、工艺水平低下的生产;</p>
另一方面是大多数菊花石作坊原材料奇缺,很多艺人改行,传承数百年的工艺后继无人。</p>
国家级传承人到现在还有,他们跟菊花石打了一辈子交道。</p>
而对于他们来说,自认为最得意的一件作品,就是带出了的徒弟。</p>
可是这些传承人最年轻的徒弟,也是四十开外的人了。</p>
没想到,陈文哲在这里意外看到了这种特殊的奇石手艺,可以说是一次意外收获。</p>
此时他才真正意识到,石雕可不是他原来想象的,就是用花岗岩、汉白玉等雕刻各种作品。</p>
石材当中,还真有一些其他的宝贝。</p>
除了菊花石,还有不少地方有着珍贵的石材。</p>
当然,像是菊花石这种特殊的石材,还是少数,而更多的还是花岗岩,比如胡建惠安。</p>
惠安雕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技艺巧夺天工,久负盛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素有“中华一绝”之美称。</p>
早在1600多年前的晋朝,惠安石雕作为永久性的艺术已被应用。</p>
建国后,惠安石雕工艺精益求精、日臻完善。</p>
建国初期神都十大建筑物、著名侨领的集美鳌园等,都闪烁着惠安石雕的艺术光辉。</p>
惠安石雕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p>
这种技艺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p>
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p>
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p>
惠安石雕分为圆雕、浮雕、沉雕、影雕等几大类。</p>
沉雕主要用于建筑墙面的装饰及碑塔、牌坊、摩崖石刻、匾额、宅居楹联等。</p>
以线的造型为主要特色,要求线条劲挺有力,柔顺畅达。</p>
代表作有,金陵雨花台纪念馆《日月同辉》的大型石雕。</p>
浮雕指图像浮突于石料表面,用于大型纪念性建筑物、高档府第、民宅的石质装饰。</p>
代表作有民国初年,金陵中山陵的华表、光华亭的金鱼池等。</p>
惠安石雕的技艺,一传入就有相当高的水平。</p>
现存惠安境内最早的石雕作品,是唐末威武节度使王潮墓的石雕。</p>
这些石雕有文官、武士、虎、马、羊等园雕和莲花浮雕。</p>
宋代雕就,距今已有1100多年,其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p>
宋代的阳洛桥遗存的石将军、桥墩石塔的佛像雕刻、中亭的题词沉雕,无论采石、石雕都说明其时的技术水平很高。</p>
而阳洛桥修建的领导者蔡襄,其母亲为惠安人卢氏。</p>
阳洛桥则是距青山十五华里的一座,由石条叠成桥墩用海砺作固定物,长达3华里的跨海大桥。</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