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诸天反派的逆袭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徐凤年从来不是好汉
推荐阅读:

第二百二十二章 徐凤年从来不是好汉

自公孙杨死后,徐凤年一直没再跟刘妮蓉照面,反正有温华在,本来也没他什么事。</p>

徐凤年没找温华,温华却趁着夜色,等大家都睡下后,主动找到徐凤年,面无异色的道:“说说吧,公孙杨是怎么回事。”</p>

两人都将自身感知力开到最大,若有人靠近他们十丈之内,便会被他们感知到。</p>

而在十丈之外,是听不到他们说什么的。</p>

这魏丰毕竟只是个商人,府上虽然养着那么些武者,却并无什么高手坐镇。</p>

武功最高的也不过才三品境界而已,却已经是魏府的首席门客。</p>

若真有二品小宗师及以上武者效力,那魏丰的生意也远不止这点规模了。</p>

徐凤年诧异道:“刘妮蓉没告诉你?”</p>

温华摇头道:“她只说公孙杨自杀了,其他的什么也不肯说。”</p>

徐凤年了然,显然刘妮蓉是想保住公孙杨的身后名,的确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p>

其实公孙杨的性情徐凤年挺喜欢,若他不是敌国细作,他也不是北凉世子,两人之间大可有一场忘年交。</p>

可因为公孙杨的出卖,不知道多少北凉好男儿要血洒疆场,徐凤年既然已经知道这一点,便做不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徐凤年轻叹一声,倒也没有隐瞒温华。</p>

温华不仅是他的好兄弟,更是要跟他并肩战斗,一路拼杀的同伴。</p>

在公事上,他们之间不该有任何隐瞒。</p>

“公孙杨这些年,一直在出卖北凉军情给北莽,他活着的意义,就是搞垮北凉,进而搞垮离阳。”</p>

有这句话足矣,温华叹道:“如此豪爽大气的人,奈何是个国贼。”</p>

徐凤年也是叹息不已,事情已经说清楚,两人也不再纠缠此事,他对温华问道:“那丫头怎么样了?”</p>

温华道:“很难过,从她可以练成悲痛莫名,就能看出这一点,不过也没什么大问题,时间会治愈她的。”</p>

徐凤年道:“你就这么把莫名剑法传给她,真的没什么关系吗?”</p>

温华笑道:“能有什么关系?这世上除了老步,再无人练成悲痛莫名这一招,难道让它失传?”</p>

“有人练成这一招,老步只会高兴,况且等她成了我媳妇,那就不算外人了。”</p>

徐凤年哑然失笑道:“看你这德性,八字已经有一撇?”</p>

温华自得的道:“等从北莽回去,就该画下那一捺了。”</p>

徐凤年欣然道:“行,等你们成亲,我送你们一份大礼。”</p>

“什么大礼?”</p>

“到时候再说,现在说出来就没意思了,你也会少许多惊喜不是?”</p>

“那行,我等着你给我惊喜。”</p>

闲聊一会儿后,夜色更深,天上忽然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p>

徐凤年起身走到窗户旁,忽然声音低沉的道:“温华,两天后就是清明,到时候跟我去杀个人吧。”</p>

温华云淡风轻的道:“我这次跟着你出来,就是想让剑染血的,其他的不用多废话,你直接说目标是谁就行。”</p>

徐凤年眼中寒芒一闪,缓声道:“留下城城牧,陶潜稚。”</p>

……</p>

留下城城牧陶潜稚,一个极度仇视北凉,偏偏又胸有丘壑的北莽将领。</p>

此人不光熟谙兵法韬略,武力更是超群,尤其对北凉军政钻研深刻,本来凭着一身本领,已经做到北莽南部姑塞州的冲摄将军。</p>

一次皇室宗亲到姑塞州阅兵时,陈芝豹以一股奇兵长驱直入发动突袭,那名运气差到极点的皇室宗亲,被陈芝豹一击毙命。</p>

陶潜稚受此事牵联,被贬职到留下城做了城牧。</p>

然而他看似被贬职,其实是明贬暗升。</p>

官职降了一品,却在边境留下城手掌军政大权,算是因祸得福,就此脱离了军队樊笼。</p>

日后只要略有功绩,就会被龙腰州持节令,甚至是北莽女帝青眼看中。</p>

这远比在等级森严的北莽军中,辛苦爬升来得机会要大。</p>

据徐凤年掌握的消息,陶潜稚行军布阵有独到见解,尤擅诡道,而且他性子十分暴戾。</p>

最为北莽朝野称道的是,此人每日都要杀一位北凉甲士才睡得着觉,从姑塞州来到留下城,不带一名家眷,不带一分银子,不带一样珍宝,只带了六架囚车。</p>

囚车中禁锢着四十多名,在战场上被掳获的北凉士卒。</p>

一个多月过后,这四十多名北凉俘虏便被杀得一干二净。</p>

不过陶潜稚与北莽边军中,许多将军同僚关系都很好,总会有新的俘虏运送到留下城,供他每日亲自割首。</p>

可以说,陶潜稚是北莽朝廷中,被各方势力都看好的青壮派官员。</p>

既有治军手腕,也有民间声望,迟早会鲤鱼跳龙门,成为北莽王庭未来一块不可或缺的基石。</p>

所谓彼之英雄我之仇寇,这等敌国上等人才,徐凤年自是要杀之而后快。</p>

凉莽两地的恩怨纠缠,委实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就好似一块砧板,今天涂抹了你的鲜血,明天便加上我的一层,层层铺叠,早就凝固成一块令人作呕的血碑。</p>

……</p>

这场雨一下起来就没完,陆陆续续下了三天。</p>

清明节的这天清晨,原本淅淅沥沥的雨势,逐渐变得大了起来。</p>

道路上满是泥浆,但这并未阻拦陶潜稚的脚步,他要去城外给一名祖籍留下城的袍泽上坟。</p>

陶潜稚一马当先出城而去,身后跟着三十披着铁甲的亲卫铁骑。</p>

他们个个目不斜视,因此都没看到,临街的魏府大门高墙青瓦下,蹲着一青衣佩刀、一灰衣提剑的两个年轻人。</p>

两名身娇体柔眼儿媚的丫鬟,各自替二人撑着伞,两人面朝南烧着黄纸。</p>

可惜雨太大,即便有伞遮挡,雨水落在地上溅起的水珠,依然让黄纸很难烧着。</p>

直到火势渐大,才终于烧掉几捧黄纸,约莫是心意已经尽到,还剩下一捧黄色纸钱,青衣青年将之放回了怀中。</p>

给他撑伞的小丫鬟小声提醒道:“徐公子,给先人用的纸钱不好放进活人怀里的,奴婢帮你收着吧?”</p>

徐凤年站起身,见她左肩湿透,将红木伞骨往丫鬟那边推了推,随后望着雨中疾驰而去的铁骑,笑而不语,只是摇头。</p>

片刻之后,两道撑着伞并肩而行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雨幕之中。</p>

……</p>

“刘妮蓉呢?”</p>

“去给公孙杨上坟了,放心,陶潜稚要上的坟在城郊东南方向,公孙杨埋在西南方向。”</p>

“那就好,要不要比比脚力?”</p>

“比就比,怕你啊。”</p>

大雨滂沱,天色昏暗如夜,官道上泥泞难行,却偏偏有两个不知道是有什么毛病的年轻人,收起伞在大雨中狂奔。</p>

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徐凤年每次踏地,都会在地面轰出一个泥窟窿,溅起水花无数。</p>

而温华却像是没有重量一般,脚掌落在地面,却犹如蜻蜓点水,在这大雨中,连那丝丝涟漪都被掩盖,波澜不惊。</p>

但无论落脚是轻是重,两人的速度却都是一般的迅疾,若有常人旁观,只能看到一青一灰两道影子一闪而逝。</p>

虽说两人在速度上不分伯仲,可徐凤年终是落了下乘。</p>

毕竟一个动静不小,一个悄无声息,这差距一眼可辨。</p>

“就这吧。”</p>

距离官道百余丈的小路上,随着徐凤年开口,两人默契十足的同事止步,随后重新打开雨伞遮在头上。</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