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县令,你这番话可真是折煞我们了。身为医者,这本来就是我们该做的,说到底,还是胡大人行事果决,不曾拖泥带水,是青石镇百姓之福,亦是流民之福。”</p>
吴大夫到底是见惯了这种场面,场面话说起来得心应手,半点听不出来敷衍之词。</p>
一番话夸得胡县令眉开眼笑,“行了,你们的意思我都清楚,赶紧去给病人看病吧,治好了就算是上头不赏你们,本官也是重重有赏!”</p>
宋婉玉和吴大夫应了一声,拿着药包去找厨娘赵二娘。</p>
药包递给厨娘,宋婉玉</p>
不放心,特意叮嘱厨娘用两口大锅熬药,她则和吴大夫寻了个木头墩子坐下来,让流民们排好队,挨个开始诊脉。</p>
为了防止病人混淆不知道该喝什么药,宋婉玉特意用地上丢弃的木头碎屑做标识区分。</p>
每个流民经过宋婉玉和吴大夫的检查之后,病人符合第一种症状,需要喝第一锅熬制的药,宋婉玉和吴大夫就会分一块木头碎屑放在病人手心,以便一会病人自己区分。</p>
符合第二种症状的,宋婉玉和吴大夫一律不分发东西,直接让他们在一旁稍稍等候,等第二份</p>
中药熬好后,由流民们自动排队分发。</p>
怕病人们记不清楚规则,宋婉玉寻了个嗓门大的衙差,提着铜锣走在排队诊治的队伍中,挨个来回通知。</p>
患病人数众多,一下午工夫宋婉玉和吴大夫接诊了上千人,俩人嗓子眼说得都快冒烟了,拖着疲惫的身体,一路相顾无言,快步往家赶。</p>
保和堂和宅子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宋婉玉直接和吴大夫告别,快步拐进了胡同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