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按规矩,最不济他也该出示牌子。”</p>
另一名守卫刚说一句,便被旁人打断:“你们他娘的瞎了?没见张将军保他呢?”</p>
此话一出。</p>
几人长长松了一口气。</p>
“对对,有张将军在呢。”</p>
“没错,哥几个放心吧。”</p>
“呵呵,这世上谁都有可能背叛圣人,唯独张将军不会。”</p>
……</p>
两仪殿内。</p>
一场政论正在进行。</p>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右仆射高士廉,司空长孙无忌,中书令杨师道,黄门侍郎刘洎,门下省侍中魏征……</p>
几乎所有的宰相,皆悉数到场。</p>
此外,还有李绩、尉迟恭、侯君集、程咬金等一干武将,就连向来不理政事的李靖,也出现在了朝堂上。</p>
这么多大佬一起现身,讨论的焦点只有一个:</p>
吐谷浑内乱……</p>
消息是鄯善城传出来的,采用了不常使用的飞鸽传书,因此先一步到达。</p>
密信将整个过程详细的叙述。</p>
好消息是:席君买果断出手,直接将这场叛乱镇压,顺带还斩了反王的头颅,堪称大胜。</p>
坏消息是:慕容氏难以服众,即便有大唐公主帮助震慑,当地的羌人豪族还是反了……</p>
如果不闻不问。</p>
类似的反叛还会不断发生。</p>
故而,吐谷浑不平,西域则不平这会直接影响大唐的西陲边关,进而引发整个此绸之路的动荡。</p>
因此,大家讨论的重点是,是否要向西域派兵,对三十六国发动一次浩大的军事打击,以保证帝国在当地的领导地位。</p>
眼看着有仗打。</p>
武将们的眼睛瞬间就红了。</p>
侯君集征高昌,已被编入了史书!</p>
如今大唐欲再次举起王者之剑,在场的各位,谁不想做那执剑之人?</p>
李靖等人呼吸急促,正欲开口,就听旁边忽然传出“嗷”的一声:</p>
“陛下——!”</p>
群臣吓了一跳。</p>
齐刷刷扭头望去。</p>
只见尉迟恭灵敏的跳了出来,黑炭般的脸上,破天荒的极尽谄媚之色:</p>
“陛下,这次带兵,轮也该轮到老臣了吧?”</p>
“我去你的!”</p>
程咬金一脚将其踹开,转身面向李世民,一双牛眼眨巴眨巴,竟怆然而泪下:</p>
“圣人,老臣…老了……”</p>
“如果这次不能带兵驰骋沙场,今后老臣,怕是再也没有机会了,呜呜呜呜……”</p>
“你们…这两个老匹夫!”</p>
李绩等人脸色铁青,看着两个滚刀肉,恨得牙根痒痒。</p>
与之相反。</p>
文臣一派则大惊失色。</p>
“陛下不可!”</p>
岑文本一声高呼,躬身行礼道:“我大唐兴师动众,刚刚讨伐高昌,今次若再次大动干戈,恐伤国本——”</p>
“没错。”</p>
魏征也一步跨出,拱手道:“如此密集的用兵,必会劳民伤财,令百姓徭役不止,还请陛下三思。”</p>
与此同时。</p>
长孙无忌竟也站了出来:</p>
“陛下,吐谷浑早已被我大唐打残,就算些许旧臣羌豪,也掀不起什么大浪……”</p>
“而西域诸国国小兵弱,亦不足为惧。”</p>
“最大的两股势力,突厥南北两庭,正在相互厮杀,无暇东顾……”</p>
“故而臣以为,现在的西域,是最稳定、也是最安全的,根本无需吾等大规模用兵。”</p>
“臣附议!”</p>
一道朗声传来。</p>
太子李承乾,坡着脚站了出来。</p>
作为东宫之首,他本就有听政的资格,今日群臣商讨吐谷浑内乱,他也被请了过来。</p>
皇子之中,一同被请的还有魏王李泰。</p>
只不过自房赢叛出大唐,他声势渐弱,在朝堂上越来越像个小透明。</p>
“国舅所言,亦是臣心之所想如今,我大唐最大的隐患,是北面的薛延陀,以及东面的高句丽,区区吐谷浑,不值得我们耗费精力。”</p>
李承乾高声谏议。</p>
举止彬彬有礼,气质雍容华贵,尽显一国储君之风范。</p>
有他带头。</p>
太子党们哗啦啦出来一片,纷纷躬身劝谏:</p>
“臣等,附议,请陛下暂停用兵,于民休养生息。”</p>
……</p>
压力给到了皇帝。</p>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好似一个被孤立的领跑者。</p>
…真是好熟悉的一幕啊!</p>
想当初,伊吾城内附,他要易名伊州,立州设县,群臣反对。</p>
六年后,他要打高昌,群臣反对打下了高昌,要驻兵,群臣还是反对!</p>
现如今,皇帝想出兵西域,群臣照例依旧是反对……</p>
“幸好,还有赢儿啊!”</p>
李世民暗自感叹了一句。</p>
不经意的抬眼望向大殿之外,蓦然发现了两道熟悉的身影。</p>
李世民眼睛一亮,继而缓缓开口:</p>
“行了,朕就听尔等一言,不攻伐西域了。”</p>
众臣长长松了口气,纷纷躬身道:“陛下圣明——”</p>
“但是,不攻伐,不代表不出兵。”李世民的话石破天惊,众人震惊的抬头,只见李世民嘴角翘起,语气轻松道:</p>
“因为,朕的好驸马,已经替朕把西域打下来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