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将袁绍原本的宫殿让了出来,命名为邺城学宫,供这些诸子百家居住。</p>
看到这些李煜的准备,诸子百家无一不感觉受到了重视。</p>
天下之中,许多诸侯早早的选择了自己所需要的学说。</p>
或者是前置学说。</p>
秦国自然是重视法家,还是韩非子的法家流派。</p>
被秦始皇嬴政奉为圭臬。</p>
汉武帝,又拿出了董子之学,推广到了整个豫州。</p>
同时,法家的思想也被汉武帝使用,一大批法家高徒成为汉武帝手中的鹰犬。</p>
这样下来,董学成为豫州的显学,地位却又被法家动摇。</p>
朱元璋自然与汉武帝类似,将程朱理学重新搬了出来。</p>
程朱理学的脉络,重新在大明的土地上扎根,生机勃勃。</p>
而统治者朱元璋却像个法家传人,刑罚极其严酷,稍有不慎,对官吏鞭打和杀害,剥皮实草。</p>
百官无不惊恐,只敢做事,贪污之气,一泻千里。</p>
朱元璋还编写刑罚,命名为《大诰》,将他传给百姓,让官吏教给百姓其中内容。</p>
又设立旌善亭、惩恶厅,将好事,坏事立于其上,以警示百姓。</p>
明国的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p>
曹操自然是走霸道之路,重用法家酷吏,对兖州的世家大族予以沉重的打击。</p>
曹操跟李煜一样,还没有选定教派,无数诸子百家传人蜂拥而至,希望能将自己奉为显学。</p>
东吴的孙策和孙权,走的则是兵家之道,以力争,将吴国变成了一个大军营,百姓全民皆兵,进行军事训练。</p>
有种斯巴达的感觉,将隐藏在深山之中的山越驱赶出来,变为佃农,由他们耕田,来养活兵士。</p>
兵家之道,刚猛无比,军事战斗力,将领经验,百姓身体素质,不断攀升。</p>
国虽大,好战者,必亡。</p>
刘裕玩的便是道家学派黄老之学,荆楚本身就是历史上黄老之学的起源地。</p>
刘裕先后在几次大战中,惨败,兵将损失众多。</p>
只能暂时舔舐伤口,等待来日,再报此仇。</p>
黄老之学,迎合了刘裕现在的处境,被刘裕大加赞赏,成为荆楚地区的显学。</p>
任谁也看得出,黄老之学,只是刘裕的暂时选择,将来何去何从,还不得而知。</p>
居住在巴蜀的刘备,自然也是选择了儒学。</p>
刘备出身卢植门下,卢植乃天下名士,自然熟读儒家经典,其师兄便是统一今文经与古文经的郑玄。</p>
刘备选择儒学也是不言而喻。</p>
并州的北魏,为了彰显自己正统,而非蛮夷,自然也标榜自己乃黄帝子孙,夏后之苗裔。</p>
尊崇儒学,加速民族融合,才是现在拓跋宏的选择。</p>
一个是拓跋宏的君主特性如此,特别适合民族融合的加剧。</p>
二是,拓跋鲜卑力量不足,难以支撑起统一天下,天下的柱石。</p>
毕竟他们鲜卑族跟清朝的满族还是有些差别。</p>
满族是女真族为主,融合了汉族、蒙古族、赫哲族等东北地区的民族,统一命名为满洲,后称为满族。</p>
民族概念兴起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后来被华夏引用,才分出了各个民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