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托盘就像放大版的陶盆,直径大概70公分,深10公分左右,内壁做得很厚实,在一侧还做了一个向下的漏口。</p>
而那几个陶瓮,最大的一个高度超过1米,最宽处有70公分左右,不过由于烧制的不太均匀,形状有点歪瓜裂枣,一边有些凹陷。</p>
好在没啥大裂纹,器型还算完整,鲁斌准备直接把这个大缸埋到旱厕里当化粪池用。</p>
可能是因为土质的问题,之前挖的旱厕粪水一直往地下渗透,肥料集不起来。</p>
……</p>
另外一个稍小些的缸准备放在院子里当做水缸,每天煮饭都要去打水可太麻烦了,用酒桶改装的桶子容积还是有点小。</p>
其他两个小陶瓮大概50公分高,留作当榨汁容器用。</p>
———————————————</p>
马不停蹄把陶器运回农庄,急不可耐地把磨盘组装起来开始尝试。</p>
开动磨盘往进料口里塞入切好的棕榈果,用小木棒堵住料口,期间不断地往料口加水,渐渐地,一圈一圈的果泥堆积在托盘里,汁液顺着漏口滴落在小陶瓮中。</p>
花了两天时间把一大堆的棕榈果肉磨成泥,然后又一团一团地用纱布包住,用木棒敲打出水。</p>
最终得到一大缸的果汁,那个大水缸暂时拿来装果汁了。</p>
经过一天的沉淀,缸底一层细小的果泥。把汁水滗出,放在锅里反复熬煮、蒸发水分。</p>
最后得到满满一小陶瓮略带浑浊的棕榈油,不过这已经是鲁斌能想到的最好的提纯方法了。..</p>
把所有的棕榈油装进小陶罐密封好,取出一些装在油灯里,点燃后带有淡淡的香味,非常好闻,和之前羊油灯的那种焦臭味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p>
又尝试用棕榈油炒了一盘兔肉,</p>
“我靠,味道简直无敌,每天清汤寡水地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p>
什么叫幸福感,这特么的就叫幸福感!!</p>
……</p>
———————————————</p>
剩下的果泥晒干后呈现淡绿色粉末状,有点类似于面粉,尝试把这些面粉拿来做面条,可是一煮就糊。</p>
干脆加水捏成饼状烤干当做饼干吃,这也是后面一段时间内一家四口的主食。</p>
另外还收获了满满一罐棕榈果仁,没经过炒制的果仁味道有点像生核桃,拿来当成零食很奈斯,还可以拿来喂波儿~</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