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历史名人只会打顺风局,一旦战败,就会一蹶不振。
可袁绍恰恰跟这些人相反,他逆风局的表现反而有加成,要远比他顺风局来的优秀。
别的不提,只看界桥之战,袁绍当时的表现实在是出类拔萃,冠绝一时。
首先,知人善用,以麴义为先锋,并以强弓劲弩配置,可谓慧眼如炬,任人唯贤。
其次,在界桥大胜之后,随部缓进的袁绍竟为白马义从所包围,一时之间,性命危如累卵。
此时的袁绍却能喊出大丈夫当前斗死,而反逃垣墙间邪?
身边将士受其激励,浴血奋战,最终反败为胜。
只看这两段,袁绍的表现堪称英明神武,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对手曹操,甚至犹有过之。
眼下袁绍虽然在河北大肆拣选精锐,单独成军,可南下方针却是风声大,雨点小,迟迟不见具体行动。
更让刘备、刘封感到惊异的是,袁绍已经连续派出好几拨使者访问徐州,想要拉拢刘备反水,共同平分曹操的地盘。
刘封虽然不知道,但却怀疑袁绍应该也派了人去拉拢曹操。
虽然这两年曹操每每恶心袁绍,更有直接写信痛斥袁绍的事情发生。
可袁绍只要头脑清醒,就应该能发现但凡他想要大军过河南下,掌控中原,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拆散曹刘联盟。
青州的地形相当典型,可谓是南山北海,东山西原。
从北海国起,往西一路平原,但是由西南至正南,那就是一片山脉。东西向也是如此,往西一片坦途,可东边的莱州半岛却是山林起伏,山脉众多。
因此,刘备军自青州发动袭击,袁绍军除非大军来迎,否则还真就无处抵抗了。
青州如今为袁谭代管,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其上任之后,也不知咋整的,弄的青州所剩无几的士族大为恼恨。
济南国、乐安国和齐国本地的残存士族豪强,居然已经联起手来抵制袁谭了,下手的点就是袁谭系官员,只要身边没有跟着重兵保护,往往渡过黄河之后不久,就宣告失踪了。
至于是不是真失踪,袁谭不信,刘封也不信。
“如今物资补给,军粮调度都很及时,充沛,明年开春,立时即可动兵。”
关羽汇报了一番准备进度后,话锋一转,卧蝉眉间渗出了些许杀气:“只是吕布这厮太过放肆。”
关羽的这一句怨怼,直接将堂上众人的目光全给吸引了过来。
关羽冷森着红脸低声痛骂道:“这厮居然开口就要三十万石粮食,还要精铁甲胄五百领,长短兵器一万两千把。最过分的是还想要我们援助八百匹战马,否则就没法出兵,简直是荒谬至极。”
好家伙,关羽这话直接石破天惊,镇住了堂上所有人。饶是刘封熟知吕布的性格,但也还是觉得自己轻视他了。
这哪里像是一个正常人开出的价码。
除非关羽有什么把柄落到你吕布手里了,否则这条件谁敢通过?
本来带上吕布等人前往征伐青州,最大的原因就是想要废物利用,其次则是希望能够借以出兵,来牵制吕布等人。
谁也想不到吕布居然还会如此狮子大开口,一时之间众人都猜不透吕布的心思,不知道他是真的不愿意出兵,故意开出高价码企图吓退刘备,还是真的不知天高地厚,自视甚高,开出这等愚蠢的条件。
刘备思考了片刻,先是朝着关羽问道:“孟卓、公台二人的意见如何?”
关羽眼中闪过一丝轻蔑,回答道:“此二人虽无甚能为,兵少将寡,但也都答应了兄长之请,两人合兵数千,愿从我军,征伐袁谭。”
张邈和袁绍、曹操已经是不死不休了,尤其是袁绍,几次三番的想要他性命,反倒是曹操,虽然也对张邈恨之入骨,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已经颇有释怨之感。
而且张邈的弟弟张超更是为刘封所救,欠了刘封一条命。
张超本人颇为重义,这几年来在东莱,每逢年节,都给刘封送来一份贺礼,稍表感激之情。
陈宫则是地道的兖州人,本身就看不上袁绍,又和曹操恩怨纠葛。
故此,刘备、刘封都觉得张邈和陈宫是值得放心的小藩镇,因为他们俩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和袁绍或曹操联手了。
不过他们俩眼下也的确没什么力量了,张邈估计也就两三千人,陈宫更少,约莫只有一千出头。
东莱多山,平原稀少,还极经常靠海,土地为海水侵蚀,种不出东西。
张邈、陈宫迫不得已只能削减开支,其中就有自身部曲。
“张邈、陈宫希望我军能调拨一些粮食给他们。”
说到这里,关羽也顺便把张邈、陈宫所求给托盘而出。
刘备想了想,开口问刘封道:“我儿如何看此事?”
“孩儿觉得当给。”
刘封毫不犹豫的说道:“便是吕布处,只要他真心助战,粮食也好,军械也罢,都是可以商量的。即便他想要战马,只要立功,也可调拨。”
“哦?”
刘备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何?”
不仅仅是刘备关心,关羽、张飞的脸上也露出了不满之色。
他们倒不是不满刘封,而是不满吕布。
关羽也好,张飞也罢,都对吕布相当的看不起,尤其是现在还出了这么档子事情,对吕布的观感更是跌入了谷底。
刘封看了眼低调的荀攸,心中暗道,我这点想法,应该瞒不过你荀公达吧。
“父亲容禀。”
刘封自顾自道:“吕布如今虽只有数千人马,然其骑军却有足足六百余人,皆是凉、并精锐。更重要的是,孔北海对吕布多有褒奖赞美,此番西出,尽是坦途,正是吕布骑军建功立业之所。”
刘备听懂了刘封的意思,这不就是想要以吕布为先锋诱饵,吸引袁谭出招,自己藏在后面破招,掌握占据主动权的算盘吗。
“父亲,吕布这边,不如试试看请孔北海出手相劝。”
刘封认真的建言道:“或许会有意外之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