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病机是肾虚为本,其中又分为先天不足的肾虚,也就是遗传。
还分为久病伤肾的肾虚,主要就是那种病症超过三年出现夜尿频,腰膝酸软的肾虚证,这个其实在前世大学的时候,方言看过一个临床统计,基本上和这个能对上。
接着就是在肾虚的基础上,寒邪开始侵入机体,因为寒性的收引凝滞特性,导致关节出现收缩病变,上面还特意标注了,这对应的是西医RA早期滑膜炎病理改变。
接着寒邪进展到后期,深伏于骨,激活破骨细胞。
这个和现代研究发现寒刺激可上调RANKL/OPG通路促骨破坏对得上号。
这期间人体关节会出现关节冷疼。
接着进展到痰瘀互结,就进入了骨蚀筋挛关节出现畸形病变。
最后浊毒内生,脏腑受损,出现并发症。
说清楚里面的病症关联后,下面就直接简单粗暴的给出了三个阶段的治疗方案。
肾虚寒盛阶段,辨证要点是患者关节冷痛、晨僵大于一个小时、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这个时候焦树德提供治疗方案是温肾驱寒,使用他自己创出来的方剂,补肾祛寒治尪汤。
药物组成是:
君药:熟地黄30g、补骨脂15g(填精温肾)
臣药:制川乌6g、桂枝10g(散寒通络)
佐药:骨碎补12g、透骨草15g(强筋壮骨)
使药:炙甘草6g(调和诸药)
方言发现这和自己知道的五藤治尪汤有些类似。
接着还有,肾虚标热,辨证要点是患者出现关节红肿灼痛、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这时候使用加减补肾清热治尪汤,来滋肾清热。
最后一个阶段是湿热伤肾,辨证要点是患者出现关节肿胀灼热、午后潮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时候使用四妙散合六味地黄丸清热利湿益肾。
然后除此之外还有中药熏蒸疗法,以及两种相对针灸拔罐而言不那么广泛运用的疗法。
一种是公元8世纪,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中记载的蜡疗治病法。
这蜡疗说白了,就是一种利用加热溶解的石蜡作为温热介质,将其敷于人体局部或特定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目的的中医疗法。
在隋唐时期,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翼方》中载录了下颌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采用蜡疗、热敷、针灸等外治法。
北宋药学家唐慎微所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也收载了用热蜡外治疾病的方法。
这里面焦树德写着:用石蜡导热配合活血化瘀中药红花、乳香,改善关节活动度的手段。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虫药类型的疗法。
叫做蜂针疗法。
主要是利用蜜蜂尾部的蜇针作为针具,将蜂毒注入人体穴位或痛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用活蜂蜇刺穴位或痛点。
还有将蜂毒提取后制成注射液,通过注射器将蜂毒注入穴位或痛点。
这个方法在方言上学的时候就听过。
当时他还特意查了这个疗法的来源。
蜂针疗法的出现时间较早,据考证最早大约在东周,就有人有意识地运用蜂针进行预防和治疗疾病。
焦树德能够把这东西拿出来用,也算是很废了一番功夫了。
继续往后翻,就是对应的医案了。
方言一页页的往下看,一直看到了凌晨过后,随着他翻阅到最后一页,终于【叮!】一声系统加持声响起,这本《尪痹刍议》的内容被方言加持,方言的理解开始快速加深,仿佛也在这个行业深耕十年了似的。
一些想法快速的冒了出来,并且不止如此,还和他之前掌握的一些知识结合。
不管是前世的还是今生的,都开始在方言脑子里开始结合。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50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老凤努力码明天的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