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楚国这个盟友充当肉盾,他们就要独自面对官军的四面围攻。
眼瞅着秋收临近,所有人都知道新一轮的大战即将爆发,南京城的气氛也变得凝重起来。
「陛下,刚刚收到消息,伪帝在北京城,活剐了楚王。
行刑持续了三天,一共割了三千多刀,尸首……」
杨敬仁吞吞吐吐的说道。
说话间,兔死狐悲的情绪,直接涌上心头。
楚王卫嘉瑞死的太惨了,直接被割成了白骨,足以证明士大夫们有多恨他。
朝廷对楚王下了狠手,大概率也不会放过他们。
一旦造反失败,在场的所有人,都别想有好下场。
「卫兄,你死的好惨啊!」
「朕在这里立誓,定要用伪帝的人头,祭奠你的英灵。
……」
傅皓轩当着百官的面,表演了一出兄弟情深。
甭管过去有什麽恩怨,随着卫嘉瑞的死,一切都烟消云散。
眼前这一幕,一半是为了演给楚国旧臣看,一半是真情流露。
在起义之前,同为白莲教的高层,他们私交还是非常不错的。
就算偶尔有些矛盾,那也只是口舌之争。
在教主的调和之下,通常都是一顿酒的问题。
起义初期,更是肝胆相照。
一直到白莲圣国建立之后,因为各自的利益,才逐步分道扬镳。
「陛下,节哀!」
群臣齐声劝说道。
一些楚王旧部,眼泪更是哗啦啦的流了下来。
卫嘉瑞死了,现在他们不用担心皇帝猜忌他们心向旧主。
皇帝都带头表演,大家现在表现的越是深情,越能证明自己的忠义。
背楚投吴的心理障碍,此时也随风消散。
「礼部,按照王侯之礼,给楚王治丧。
先立一个衣冠冢,等到迎回了楚王遗体后,再进行下葬。
责令宫人准备好祭品,朕要亲自祭奠卫兄。」
傅皓轩当即下令道。
给死人礼遇,就是对活人的尊重。
大战在即,需要团结人心。
刚刚收编的楚王旧部,必须要给稳住了,不然后续的仗没法打。
「臣遵旨!」
礼部尚书胡宇哲当即回应道。
尽管他这种传统士大夫,对卫嘉瑞这种反贼头子没有任何好感,可到了义军队伍中混,就必须强行改变观念。
皇帝既然开了口,那麽一应礼仪,半点儿也不能疏忽。
「陛下,伪朝正在厉兵秣马,秋收之后大战必然爆发。
我朝的准备,尚且不充分。
一旦打了起来,怕是会吃不小的亏。」
兵部尚书范修文忧心忡忡的奏报导。
吴国在继承楚国遗产的同时,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参加武昌会战的十万大军,就被官军给打残了,幸存者不过十之一二。
后面尹牧风靠收拢楚军溃兵,加上拿民夫充数,才勉强凑满了编制。
为了大局着想,傅皓轩选择了假装没看见。
这种事情,糊弄自己没问题。
拿出去糊弄敌人,那就要出大事。
收编过来的楚军,除了人数众多外,真实战斗力其实不怎麽样。
主要是军心士气被官军打没了,纵使休整了几个月,依旧没有恢复过来。
带着这样的部队上战场,想要击败官军,难度实在是太大。
「范爱卿说的不错,我们的准备确实不够充分。
诸位爱卿,可有破敌妙策?」
傅皓轩开口询问道。
不同于以往的大战,这一次事关吴国生死存亡,他们根本输不起。
「陛下,官军也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可以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
李牧那贼子立下了的战功太多,其他虞军将领嘴上不说,心里肯定也有意见。
伪朝中还有一帮见不得人好的文官,我们也可以利用起来。
此前几次释放谣言,均以失败告终,那是谣言太过离谱。
李贼又是勋贵子弟,直接说勾结圣国造反,根本不会有人信。
不如退而求其次,安排人吹嘘他的功绩,将他捧杀。
功高震主,没有几个人不怕。
从两广搜集到的情报,李牧那贼子的夫人刚怀孕不久。
一旦舆论风波造了起来,为了避嫌,他很可能会选择留在广州。
少了这个大敌,接下来的会战,我们胜算最少能增加五成。
除此之外,辽东镇和朝廷的不和,也可以给利用起来。
作为大虞朝唯一的藩镇,他们最怕兔死狗烹。
略施小计,就可以让他们在作战中保存实力。
……」
胡宇哲淡定的给出了解决方案。
在大虞官场混迹半辈子,里面的门道,他太熟悉了。
现在提出的措施,全是针对敌人弱点,给出来的方案。
「胡大人的计策甚妙,不过这只能削弱敌人,想要大败敌军依旧非常困难。
想要覆灭大虞,还需要更多的盟友加入。
前面我们派出去的使臣,陆续从各地返回,取得了显着成果。
大虞的一众邻居,纷纷表示秋收之后,要送一份大礼给他们。
尤其是安南人,对大虞最是不满。
伪帝之前为了一件小事,砍了安南使团代表的脑袋,更是惹怒了安南人。
他们无时无刻不想复仇,正好给了我们机会。」
丞相钭瑞宇面无表情的说道。
引狼入室这种事,最是不受人待见。
稍有不慎,就会惹出大乱子。
不过没有办法,明知道是饮鸩止渴,有时候也得喝。
扛过了眼下这关,才有机会去考虑后遗症。
「嗯!」
「两位爱卿给出的建议,都非常有战略价值,其他人还有不同意见麽?」
傅皓轩再次询问道。
两人给出的方案,同他预想的差不多。
没有第一时间决定实施,主要还是不想背负骂名。
只要自己不说出口,那麽后面就有机会洗白。
至于参与讨论的一众大臣,自然是最好的背锅侠。
「陛下,蜀地的局势正在发生变化,官军大概率守不住成都府。
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联合东王,两手夹击湖广。」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