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夏指指旁边的沙盘,“到沙盘前说吧!”
两人来到沙盘前,罗士信也站在一边,罗士信是李靖的前任上司,就是他发现了李靖的过人才华,把李靖推荐给了晋王。
李靖拾起木杆指着北面的吕县道:“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情报,杜伏威的十一万军队目前在吕县,这里面就有好几个问题,首先,首先琅琊郡的郡治在南面的临沂县,人口和农业区都集中在南面,为何杜伏威要放弃南面富庶之地,而把北面缺水干旱之地作为老巢?
其次,既然杜伏威放弃了琅琊郡富庶南面,那么北面的困苦之地怎么养活他的十一万大军?他为什么不放弃琅琊郡,把大军驻扎在人口粮食稍微好一点的高密郡呢?”
“你说说原因?”萧夏笑道。
李靖点点头,“卑职根据各种情报汇总,找到了答案,一个字,就是盐,杜伏威是靠煮盐起家,也是盐利来维持他的统治,他真正的军队只有三万人,其中一万人称为上募军,给各种优厚的待遇,而且其他八万军队只能称为盐兵,实际上就是盐工,平时煮盐为生,战时聚集为兵。
东海郡其实也是一样,辅公佑为什么不去富庶的琅琊郡南部,或者良田更多的东海郡西部,就是因为辅公佑三万军队都是东海郡的盐工,盐工不肯跟辅公佑去琅琊郡,辅公佑只好驻扎在朐山县训练这三万盐工。”
萧夏赞许道:“杜伏威控制琅琊郡北部吕县,是因为琅琊郡北部产盐,南部不产吗?”
“回禀殿下,琅琊郡确实是北方产盐,而南部主要以农业为主,盐工都集中在北方,但这只是一部分原因。”
“继续说!”
李靖木杆指向高密郡道:“杜伏威自从李子通被剿灭后,就开始向北转移了,他也知道长期在东海郡和下邳郡,迟早会被殿下干掉,他想生存下去,只有向北转移,所以他把老巢放在吕县,除了盐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想向高密郡转移,他本来就是齐郡人,当初南下是因为孟让和保国会分裂,孟让把他们带到江淮,杜伏威的骨子里还是想回山东半岛,所以他在一步步向山东半岛转移。”
罗士信是直性子,他忍不住道:“李参军说了这么多,只是说原因,两个建议和方案呢?”
萧夏笑着摆摆手,“把原因说清楚当然也好!”
李靖歉然道:“卑职这就说建议,第一个建议,殿下一定要堵住他的北上之道,一是在高密郡部署重兵,其次就是这个地方。”
李靖用木杆一指鲁郡东北角的赢县,“这座赢县正好是四郡交界出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这里驻扎一支重军,杜伏威就去不了北海郡和齐郡,就算去高密郡,也会被赢县军队攻其后路,卑职建议在赢县部署高度机动的骑兵。
然后第二个建议,是殿下秘密派人去琅琊郡沿海,找到盐工帮的头子,和他们达成协议,此乃釜底抽薪之计也,完成这一步后,殿下大军就可以围剿杜伏威了,相信盐工都不会再为他卖命。”
萧夏欣然对罗士信道:“我留给你八万大军,你为主将,李靖为长史兼军师,你就按照李靖的方案把杜伏威给我灭了。”
罗士信立刻明白了,这是晋王殿下要重用李靖了。
萧夏又进行了部署,命令苏定方率一万骑兵进驻赢县,命令王君廓率两万火速进驻高密郡,又命令秦琼准备出征,一旦接到罗士信通知便立刻拿下临沂县,最后交给罗士信三万大军,任命李靖为军师长史,辅助罗士信剿灭杜伏威。
萧夏则率领其余大军浩浩荡荡返回江都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