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不缺精通圣人经典的人,缺的就是刑律这样的人才。</p>
贾琮看向罗翔的眼神都变了,这样的人才必须好好培养。</p>
“朝廷重修《大夏律》的事罗生应该也听说过,张正矩张先生为了这本新的《大夏律》,家都不怎么回。吴王殿下为此可没少跟我抱怨。这样,罗生既然善律令,不妨去刑部跟着张先生……”</p>
“真的可以吗?学生真的能跟随张先生修《大夏律》?”</p>
法外狂徒张三的名声,在江南的名声极大。</p>
罗翔也是半个法家学徒,自然对其极其崇敬。一听永丰侯要送他去刑部跟着张正矩,浑身都在激动的颤抖。</p>
幸福来得太突然,罗生都不敢相信。</p>
贾琮当场写了张条子,盖上了自己的私印交给了罗翔。</p>
“我会给张先生说一下你的情况,中秋节后你便持这条子去刑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已经学有所成,不妨去付诸行动检验检验。诸生谁还精通律令?如果愿意去刑部试试的,节后去你们祭酒那报名,我会让人去考核一番,成绩优秀者,可入三司实习。”</p>
实习这个词大家伙都没听过,贾琮解释道:“实习,便是实践学习。本侯还是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国朝不需要只会死读书的人!”</p>
这下懂了。</p>
众人又一次陷入了惊喜中,精通刑律可入三司实习,那精通财赋算学,是不是可以去户部?</p>
能近距离接触国朝大政,这些立志于科举入仕的少年们,谁能不激动?</p>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更何况是近两千熟读经史子集的读书人,烧起来的火就更旺了。</p>
贾琮从这群少年郎的口中听到了不少极具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分科取才、按需招录、官员年轻化、司法监督等等对国朝改革有益的建议,他都一一登记在小本本上,打算过后交给内阁,让他们择优讨论。</p>
午宴就摆在了园子里,水榭歌台,风景正好。</p>
众人流觞曲水,继续热切的探讨着,一个个即兴奋又荣幸,觉得永丰侯贾琮没有拿他们当孩子,对于他们的建议很重视。</p>
他们觉得自己参与了国朝大政,是在做一件足以革除弊政的大事,劲头十足。</p>
等到午宴后,诗会从议政会又变成了学习会。</p>
因为薛蘅芜薛先生走上了高台,身后还摆着一块黑板。</p>
“蒙诸位抬举,今日我便讲一讲我对算学之道的理解……”</p>
算学,靠记忆与努力,可学到皮毛。靠简洁的公式,可学个基础。</p>
但要精通,太吃天赋了。</p>
贾琮是第二等,踩在先贤打造的基石上靠着努力学了个基础。</p>
而宝钗则是第三等,人家是真的有天赋。</p>
依靠贾琮当初零散教授的计算公式等等,硬是将一代算学大家给击败了。</p>
这还是宝钗要忙着看顾家里,没有一门心思在算学之道中更深入的研究。</p>
贾琮都不敢想象,宝钗若是在前世那种环境,会不会夺得诺贝尔数学……不对,是菲尔兹奖。</p>
众人对于宝钗能来,那是极为欢迎。</p>
咱就先不说蘅芜先生如仙之姿,就说一代算学大家的“公开课”,谁不想听?</p>
好学的少年郎听得如痴如醉,贾家更是拿出了府库中所有的笔墨纸张,供学子们记录摘抄。</p>
整整一个多时辰,宝钗将最为基础的算学之法讲了大半。</p>
就这,已经是国子监中的教授都不曾讲过的,令众人大呼过瘾。</p>
“这阿拉伯数字确实好用,还有这些公式,我之前听都没听说过。”</p>
“不过这阿拉伯数字太容易篡改,我觉得朝廷若要用此法,还得在一旁标注上我朝文字。”</p>
果然,聪明人就是聪明人,大夏的这群少年郎,人才辈出。</p>
贾琮很欣慰众人能学以致用,能举一反三。</p>
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才将今日的“诗会”给办得差不多,若这些少年郎没点感悟,贾琮都能心疼死。</p>
“算学之道博大精深,我也只是粗通皮毛。诸位若是还想继续深研,过些日子可以去薛家书铺购买永丰侯亲著的《基础算学》一书。此书薛家不赚钱,以成本价出售,五十文一本……”</p>
天,五十文!</p>
一本阴刻的《论语》都得二两银子。</p>
“永丰侯大义!蘅芜先生大义!金陵薛家大义!”</p>
朝廷已经明旨要加大算学在科举中的比重,这本《基础算学》的意义太大了。</p>
大夏会有多少人去买这本书,便是他们自己都会忍不住想在这本书上多赚些银子。</p>
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宝钗冲贾琮微笑点头,随后抬手压了压底下的欢呼喝彩。</p>
“今日我先讲这些吧,有机会在与诸位交流。接下来请文安公主为大家讲一讲国朝的司法监察制度以及运作。”</p>
哗……</p>
园子里又一次沸腾了。</p>
司法监察制度以及其运作之法,这对于想要科举入仕的学子来说,那是至关重要的知识。</p>
律法可以在书本上学,国朝的司法监察制度,他们估计只知道中枢的都察院以及地方的提刑按察使司属于监察机构。</p>
至于其制度、运作,除了家中有在朝为官的知道些皮毛,其余人是两眼一抹黑。</p>
“林公不但曾在都察院当过御史,更是在地方主政十年。果然,文安公主是尽得林公真传呐!”</p>
黛玉不但给众人讲述了国朝司法监察的设置架构,更是引经据典,从先秦时一直讲到了如今。</p>
更是将司法监察与实际结合起来,点出了司法监察的重要性。</p>
“太祖设置都察院、提刑按察使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杜绝官员贪腐乱政之风。”</p>
黛玉在讲了半个时辰后就停了下来,神色变得凝重,言辞间也严厉了些。</p>
“本宫在推行义务教育时,时时在提醒地方公学,律法是必修之学。这样可以尽可能的杜绝百姓违法之事。今日给诸位讲解监察之法,就是在提醒诸位,你们都是国之未来,本宫只希望诸位能够看到这柄监察百官的利剑,勿要尝试去触碰这条禁忌……”</p>
月票推荐票</p>
最近写的好艰难,动不动就屏蔽审核。</p>
这快还是快快过了吧,要不然天天给审核说隐射现实,我都能给逼疯了。</p>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我琢磨琢磨怎么跳过这段剧情,明日继续更新。</p>
晚安!</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