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浩阅文学网 > [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 284 284(第八卷终) 八月丰收

284 284(第八卷终) 八月丰收

对乔琰来说,她所见到的丰收景象已不是一次两次了,但对关中的民众来说,这却是多年间的头一遭。</p>

去岁的长安八月,也正是乔琰从凉州举兵而来的时候,她和董卓军队的交锋甚至让人一度担心,会不会出现田中粮食来不及收获便被行军的队伍所破坏的情况。</p>

从陈仓到郿坞的这一段上,更是进行了提前的收获。</p>

只能说好在彼时董卓的麾下还有个明白人段煨,又有朝中的官员在旁斡旋,才勉强让种地之事没像董卓小钱一样荒唐。</p>

今年不同,大为不同!</p>

那是实实在在在农事上做出了种种改良和增产的举措,为的就是让家家户户能享受到粮仓丰盈的满足。</p>

想想看各地的对比,又能让关中民众体会到双倍的快乐了。</p>

冀州因担心并州方向的兵卒会选择跨过太行山袭击,在今年内就完成一统的任务,在军事调度之余还朝着冀州境内征用了不少黔首参与戍防。</p>

徐州因陶谦之死而陷入的动乱南北而治,秋收早成了一件次要的事情。</p>

但长安呢?这里却可以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收获黍麦,让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p>

谈论此事的也绝不只是真要从事种地劳作的黔首,还有弘文馆中的人。</p>

田丰刚在早晨来到弘文馆,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听到结伴来到此地的人谈论起了关中丰收之事。</p>

这些人别管到底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在乔琰这位权臣表现出了更倾向于务实派的喜好后,他们也只能尽量让自己在公共场合多提民生少言空谈,以求能得到大司马的青眼。</p>

田丰对此心知肚明,一面为长安此时的风气如此而为袁绍忧心,一面竖着耳朵听这些人交谈的内容,以求尽快获知更多的消息。</p>

弘文馆的这个位置,毕竟不像是大司农及其属官一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知道关中今年收成的真实数据。</p>

好在,前来此地的人里有几位是在关中有田产经营的,田丰就听到了对方说出的消息。</p>

“大司马令人自去岁冬日就开始将今年的耕作之法教导下去,在春日到来前分发良种,我家佃农里就算是最为粗莽不好教的,也按照新法耕作了。可惜,现在还只是实践此道的第一年,关中地广人稀的局面也还摆着,总有些田亩是照顾不到的。”</p>

另一人便问:“那最后是多少亩产?”</p>

“差不多在五石上下。”</p>

这么一说,比起传闻之中的翻上三倍数额,还差了不少。</p>

但田丰刚这么想,又差点想打自己一个巴掌。</p>

亩产五石还嫌少,他难道是能给人凭空变出粮食的神仙不成!</p>

长安的民众要适应新的耕作之法,是需要时间的。</p>

在这第一年里,并州所生产的农肥也无法供给到每家每户,还在长安城中重新建立农肥集中生产之地,其中需要的石膏矿也要建立开采的体系。</p>

这样说来,能将亩产从三石升到五石已经是相当了不得的提升了。</p>

起码关中的百姓是没有一个觉得不满意的。</p>

今年如此,明年说不定还能攀升,这就是让他们有了之前两倍的存粮。</p>

这比起那条修建在长安中的神异道路,更让人直白地感受到了这个建安年号的真谛。</p>

这确实是在建筑长安!</p>

再想想冀州那边的情况,田丰也就更没有资格说,这个亩产五石和他之前在乐平月报上所看到的不符,是什么货不对版的表现。</p>

要知道,他将并州的耕作之法通过袁熙之手送到袁绍的手里,都已经是今年五六月间所发生的事情了。</p>

这份送回去的情报就算被袁绍毫不怀疑地采纳,也必定来不及在今年内完成推广、付诸实践,两方之间便有了在今年内形成的进一步差距。</p>

也不知道此时的冀州是什么情况。</p>

田丰身处于关中,还是与长安朝堂有着供货关系的弘文馆,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清楚,此时长安的局势绝不像是要出兵进攻的紧迫。</p>

这种相对松弛的气氛,并不是一句乔侯战无不胜就能解释得通的。</p>

换句话说,乔琰根本就没有打算在今年正式展开对冀州的全面进攻。</p>

在秋收之前的陈兵,比起作为作战的序幕,可能要更像是一出对冀州心态的干扰。</p>

也不知道有沮授审配等人在侧,明公能不能尽快意识到这一点。</p>

还有……明公到底什么时候能派遣一个稳定来跟他接头的人?</p>

如今长安城的发展蒸蒸日上,在此地长居的人也越来越多,随着关中秋日丰收的消息传开,此地势必会迎来新一批定居之人,若能趁着这个时候将人安排进关中,会引起怀疑的几率是最低的。</p>

总不能非要等到关中对人口进行节制盘查的时候再派人来吧?</p>

田丰想到这里,不免又叹了口气。</p>

他又听着身在弘文馆中的士人有些意兴阑珊地说起,今日大司马并不在长安城里,他们大概也没法如早前的庞统和诸葛亮一样,通过在此地的辩论将乔琰本人给引来,得到那卧龙凤雏的评价。</p>

说来,庞统和诸葛亮这两个年轻人都还不知道要到何时才能够正式长到可以出仕的年龄,只怕还在乐平书院里当个苦读书的学生,也不知道为何乔琰要对他们另眼相待。</p>

不过大概他们再怎么猜测也不会想到,乔琰居然给他们安排了一个格外特殊的命题作业。</p>

她本人也在此时一边和程昱视察关中秋收,一边谈论着徐州那边的战况。</p>

“虽然有淮河为界分割南北,刘备和徐州士人的联手也绝不容小觑。”乔琰说道。</p>

她不能完全相信所谓的历史发展,毕竟局势到了如今,已没有经验之谈可言。</p>

刘备或许还会和徐州士人之间又产生利益上的纠纷,直到陈登又拱手将徐州让给另一个人,也或许,他们会因为徐州可掌控的疆土被压缩到只有原本的一半左右,而处在更为长久的磨合蜜月期。</p>

总之,还是先按照后者来考虑徐州的发展为好。</p>

相较而言,张懿这边是弱势的。</p>

他比北面的那位徐州牧更占优势的或许只有两条。</p>

其一就是,他在早年间已经于广陵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太守,比起刘备来说能更快地适应自己的位置。</p>

其二——</p>

他所效忠的长安朝廷在对外拿出的表现上明显要更优于邺城朝廷。</p>

在这场秋日丰收之后,这种对比便会如同长安新路和酒会的传闻一样,被前往徐州经商的商人带去那里,给张懿引来一部分支持。</p>

很有一番子凭母贵的意思。</p>

所以乔琰想了想又说道:“此番长安的秋收,各县的收成数据务必详实,交给昭姬之后让她草拟一份乐平月报上的初稿给我。”</p>

她还需要再给张懿帮上一把,否则面对北面的敌人,他大概有点扛不住。</p>

即便有周瑜从扬州方向发起的支持,张懿在武装力量上的劣势表现得也极其明显。</p>

笮融身死的消息已经从徐州方向送到了她的手中。</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