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尚且有皮,人不能没有威仪,做人没有威仪的话,不如去死。</p>
老鼠尚且有齿,人不能没有节制,做人不如此的话,不如赶紧去死。</p>
老鼠尚且有体,人不能没有礼仪,做人不如此,赶紧去死。</p>
大堂内,有人领会了这首诗歌的大意,只觉得满心的愤怒,无处发泄。</p>
并不是他们不想继续和陈斯年对着干。</p>
而是他们已经没有那个勇气了。</p>
方才的成语、对子,在这首诗歌面前一比,就是垃圾。</p>
时下流行的五言绝句,还有七言绝句,大部分读书人都可以写。</p>
但是这种上古时期,从民谣发展起来的古体诗,一般人可是写不出来。</p>
因为这种诗歌,一般都是流传下来,承载着当时百姓的生活状况与思想。</p>
后代人怎么可能写出来。</p>
然而陈斯年就写出来了,而且是当着所有人的面。</p>
众人根本无法理解。</p>
为什么陈斯年能够写出几百年前几千年的诗句。</p>
难不成他是那个时代的人?</p>
更让人愤怒的是,陈斯年在诗歌中,将他们全都比作了老鼠。</p>
无需那种简单的成语,更不需要追求押韵的对子,就以这种几乎已经失传的古体诗,将所有人都骂了个遍。</p>
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p>
就相当于在场的人都是小学生,都在用“你是坏蛋”“反弹”这种话语进行攻击,结果陈斯年突然跳出来,用文言文给所有人都骂了一遍,说人家是老鼠,没脸没皮的东西。</p>
小学生们怎么办?</p>
能怎么办,他们没有同样的手段还击。</p>
再继续用成语、对子?那就是笑话,更加体现他们技不如人。</p>
那他们用五言七言律诗反击?</p>
且不说他们能不能写出来,对面已经拿出古体诗,他们必须找出比陈斯年更加古老的诗体还击才可以。</p>
说到底,这次是文化底蕴的比拼。</p>
当然,陈斯年能写出这种诗句,不是他学识多么渊博,更不是他上一辈子沉迷文学。</p>
完全是他上学那会,想和班级里的某位女文青班花找话题,故意会背一些这种不常见又意义特殊的诗歌。</p>
这样,两个人不就有话题了?</p>
有话题不就是可以聊天,这聊着聊着,就聊到操场上、小树林里……咳咳。</p>
后来,这个女文青毕业后,确确实实跟陈斯年聊人生理想,最后聊去了酒店。</p>
只是陈斯年没想到,那个时候用来和女孩子装比的工具,竟然今日会用上。</p>
瞧着这些人一个个目瞪口呆的样子,陈斯年不由得叹息一声。</p>
“你们啊,还是太嫩了。”</p>
无法忍受。</p>
众人根本无法忍受。</p>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他骂了个遍。</p>
奇耻大辱。</p>
没有人能接受这种降维打击。</p>
有读书人起身愤恨离席,末了还死死地瞪陈斯年一样,那模样好像在说:</p>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p>
等我学成归来,必将你比下去!</p>
有第一个人开头,就有第二个、第三个。</p>
眨眼间,整个大堂,竟然走了三分之一的人。</p>
他们全部都因为面子挂不住。</p>
读书人最看重什么?气节啊。</p>
说得不好听点,就是面子。</p>
读书人没了面子,那就相当于修行者没有修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