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变法便会涉及新旧两党相争,牵扯无数人的利益,到时当无数人弹劾儿臣时,希望父皇能够力排众议,审时度势,亲查亲为,秉公处理!”</p>
“三…...”</p>
燕皇听了姬洛的话,暗自思索,频频点头,见姬洛说到三时,有些迟疑,便直接开口道:“老三直说无妨!”</p>
姬洛犹豫了许久,才继续道:“父皇,儿臣想要父皇赐予一枚免死金牌!”</p>
“此金牌只有一次作用,也只能制造这一个,绝不可再有第二个!”</p>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p>
燕皇却是大笑着一拍龙椅道:“这又有何难,来人即刻为老三打造免死金牌!”</p>
“不仅如此,为了避免第一条隐患,此次改革,朕亲自监督参与改革。”</p>
“另!”</p>
燕皇说到这里,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道:“即刻起封燕国三皇子姬洛为燕国太子,立储君之位,行监察百官之能!”</p>
“六部即日起,拟定改革有效措施,一切听从太子调遣,若有违令,力斩不赦!”</p>
九皇子姬常青和大皇子姬豪一听此话,浑身一颤,脸色再无一丝血色。</p>
多年努力,一朝只为他人作了嫁衣。</p>
满朝文武也是纷纷跪拜,恭贺三皇子继承储君太子之位。</p>
一时之间,金銮殿内看似祝贺恭喜声不断,实则暗流汹涌,各怀心思,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p>
姬洛看着这一幕,脸色平静,头脑清醒到了极致。</p>
他没有沾沾自喜,也没有众望所归,更没有欣喜若狂的庆祝立为储君的事实。</p>
姬洛有的只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殚精竭虑,步步惊心!</p>
因为,历朝历代变法者,没有一个善终。</p>
而姬洛之所以主动成为燕皇的刀,主动为他不惜得罪满朝文武,逆天下大势而为,只是为了能够让燕国更好的延续下去。</p>
以姬洛掌握的北地七国情况,短则三年,长则五年,燕国一定在诸国的虎视眈眈下走向灭亡。</p>
甚至两年都不到,就会土崩瓦解,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p>
哪怕燕皇雄才大略,也丝毫无法阻挡这大势所趋!</p>
如果燕国灭了,那么姬洛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他才急切的想要获得储君之位,在这变局之中做出最大的努力,来改变未来可能形成的不利局面。</p>
索性。</p>
姬洛已是太子,有皇后和燕皇两大靠山,从地位和身份上来看,应该能比其他变法者能走得更远一些吧!</p>
姬洛如此想着,犹如站在人群中逆行般,孤独而又茫然……</p>
“父皇!”</p>
“儿臣还是觉得这样不妥,三弟半月前还是痴痴傻傻,疯疯癫癫,这几天就宛如变了一个人般,若是再过几天,又恢复了以往……”</p>
“那岂不是将江山社稷当儿戏吗?”</p>
大皇子姬豪见大势将去,还是不甘的站了出来,踌躇着开口道。</p>
“大哥说得对,若是三哥再度变回以前的样子,那岂不是要将我大燕彻底陷入万劫不复之地!”</p>
“而且这几日三哥广纳贤才,已然成为北地七国的笑柄,招的人毫无用处不说,尽是一些庸才,以三哥的眼光和见识,很难撑起这么一个大摊子。”</p>
“再说很多事情,说着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不觉得三哥能够把这件事做好!”</p>
九皇子姬常青也是及时站了出来,开口建议道。</p>
这时,立马就有几个一直沉默,没有祝贺的文官武将也是站了出来。</p>
“是的,这监察百官看似权利不大,实则影响甚大,若是胡作非为,恐有大动荡啊!”</p>
“尤其百姓此时水深火热,一旦朝廷也乱了,有心之人趁机发难,我大燕恐有祸事啊!”</p>
“没错,自古变法者,那一个不是有着经天纬地之才,而三皇子殿下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人就应该多学习,学别人搞什么变法啊?”</p>
“别是一时冲动,在这里祸国殃民!”</p>
……</p>
燕皇听着这些反对的声音,皱眉看向了姬洛道:“老三,储君之位可不是那么好做的。”</p>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父皇可以给你一个机会,但如果失败了,储君之位不仅会没了,我大燕也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p>
“朕现在问你,你是一时兴起,还是深思熟虑后才做的决定?”</p>
姬洛没有直接回答燕皇,而是问道:“父皇,赵国的胡服骑射是否已经军改成功?”</p>
此话一出。</p>
乐倾整个人一怔,立马失声道:“三皇子殿下怎知……”</p>
姬洛直接转身看向在场的满朝文武,朝着他们深深的鞠了一躬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p>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还望诸公与我一起共同努力,辅佐父皇进行新政改革。”</p>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见证我大燕变革成功的一天,让我大燕从此不再受其他六国的欺负,成为真正的强国!”</p>
所有文武大臣,哪怕是大皇子和三皇子,也是在此刻纷纷身躯一震,收敛起所有心思,皆是朝着姬洛一拜道:“臣愿与太子殿下共同努力,为陛下,为我大燕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