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上任院长孟徽?</p>
被他砍了。</p>
你帮过石周曷聪,还是著名隐士,影响太恶劣了,不砍伱砍谁。</p>
不过刘恪没动孟氏,反而直接让孟氏挑了个族中英才,担任长沙郡守,顺便还给了他们大汉商会的份额。</p>
孟氏自然甘之如饴,孟徽是谁?真不熟。</p>
不仅捧着朝廷,还带头批判了一番孟徽。</p>
你就算拼着九族都不要了,也不能和东胡人沆瀣一气啊!</p>
偷生小人,简直孟氏之耻,汉家之辱,皇帝杀得好!</p>
雷兰还在想着学习进步的可能性,那边魏成宪直接开始请命了:</p>
“陛下,既然都已经定下了,不如由末将来担任先锋。”</p>
“末将可先行一步,率军前往渡口,再往沿海收集渡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五百条渡船应当不是问题。”</p>
“咱们攻打荆南的速度很快,不仅是民间,一些东胡人遗留下的大小船只,也都没来得及撤走,加上咱们大汉乃是天命之所向,要想获得渡船,应当不难。”</p>
刘恪点头,以魏成宪的能力,用作先锋,算是大材小用了。</p>
不过作为降将,魏成宪想积极表现立功,倒也没问题。</p>
而且虽然已经定下计策,有这样那样的渡江方式。</p>
但总的来说,还是得按着常规的强渡方案,去做准备。</p>
必须得全员登陆,如果只有大几千上万人,别说什么虚虚实实了,管你是虚是实,兵马不够,面对在长江沿岸,严防死守的东胡重兵,也只有被赶回水里喂鱼的份儿。</p>
按照绣衣使与哨骑两方一同探出来的消息,算上石周曷阿邃支援而来的五万兵马,整个荆北起码有八万可战之兵。</p>
这可不是小数目。</p>
刘恪想了想,先锋至关重要,还是得给值得信赖的人员,便道:</p>
“这一仗,朕另有安排。”</p>
“不过魏卿新近归降,立功心切,朕也能理解。”</p>
“按照之前军师之计,朕可与你三千兵马,以吕奉父为主薄,自领一军,自罗港而出,横渡长江。”</p>
“若能成功渡江,也算是大功一件。”</p>
魏成宪虽然没捞着先锋,但也比较满意。</p>
兵马虽少,但能够自领一军就不错了。</p>
只要自己好好把握,不,自己肯定能把握住。</p>
东胡人有几斤几两他很清楚,确实很能打,但也确实打不过汉军。</p>
有汉帝领军在孱陵港和江陵港之间,牵制东胡人,他在侧面偷偷摸摸渡江,应该不难。</p>
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到手的功劳么?</p>
立了功,再操作一番,他以后的地位,肯定比在东胡时,要更高。</p>
“多谢陛下!”</p>
魏成宪匆匆拱手言谢,立刻便带着亲兵,下去准备了。</p>
一边的雷兰有点欣慰,魏成宪那么积极,还是没捞着先锋之职!</p>
看来还得是自己!</p>
很可惜,雷兰失算了。</p>
“赵宁。”</p>
“末将在。”</p>
“朕令你为先锋,渡江后,当为首功。”</p>
“是。”</p>
赵宁拱手领命,言简意赅。</p>
他不是个很会表露情绪的人,他的内心,远远没有言行那么简单。</p>
当年他父亲,老顺平侯,在朝中世家重臣各种使绊子之下,不仅满门皆亡于战场,还让渡江之战,功亏一篑。</p>
汉室再无重归长安的可能。</p>
甚至临死前,都在大喊着渡江。</p>
作为顺平侯一脉的独苗,孤儿赵宁是有这个执念的,继父兄之志,成父兄未竟之业。</p>
当年在大汉仅剩一城,随时要亡国的时候,赵宁毅然决然,前来投奔,就是存着一丝丝心愿。</p>
而赵宁投汉之后,皇帝就借着乱七八糟的理由,在朝堂上,将刻意构陷老顺平侯的世家重臣,拿棋盘给砸死了。</p>
那时候,赵宁就已经深深记下。</p>
这辈子,兴许真的有机会,带着汉军渡江,以慰父兄在天之灵的那一日。</p>
兴许是三十年,五十年,但只要等,说不定真有机会。</p>
只是没想到,机会来的这么快。</p>
四年。</p>
仅仅四年,就从一城之地,打回到了长江边。</p>
这时候先锋一职,对赵宁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p>
帐中众将都是一阵错愕。</p>
赵宁居然在大帐里,还和他们在一起议事?!!</p>
卧槽,居然见着没失踪的赵宁了??!</p>
这可比长沙郡中百年难遇的暴雨,还要百年难遇啊!</p>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四月。</p>
汉军足足在长沙郡,休整了四个月的时间。</p>
毕竟赈济洪灾中的灾民,确实耗费时间精力。</p>
不过这也再度拉近了,汉军将士们和大汉百姓的距离。</p>
所有汉军将士都参与到了赈济、救灾之中。</p>
再加上年初陈伏甲从交趾送来,已经调教好的第一批写作监军读作政委的宣传委员,汉军将士的精气神,已经来到了巅峰。</p>
中途还有些小意外,竟然有义士在汝南郡举义兵,号称“归义军”,带领农人百姓,反抗起东胡人的统治。</p>
甚至打退了东胡人的第一波平叛,支棱了起来!</p>
而且这归义军的首领,竟然还是刘恪的老熟人。</p>
“张议平?”</p>
“当年我放走他的时候,还以为他会回到交趾郡中,然后感受人情冷暖心灰意冷,这样,我大汉就又能够收获一员大将。”</p>
“没想到人直接失踪了。”</p>
“现在倒是出来了,不仅出来了,还带来了这么个大惊喜!”</p>
“义军啊义军”</p>
“只怕已经有七八年,没有过起义了啊!”</p>
刘恪颇为感慨,当年的一步闲棋,没想到竟是在阴差阳错之下,在另一个赛道中,发挥了极大作用。</p>
人心思汉,各地起义,大量义军在东胡后方多点开花,是刘恪早在火烧普六茹部水师时,就计划好的。</p>
只是一直没人开出第一枪,等到今年,才终于开始有了火苗。</p>
“既然起兵的是张议平,就不用太担心了。”</p>
“张议平能文能武,统率足有95,而且谋定而后动,这时候起兵,必然有把握。”</p>
“别说是打退第一波东胡人,一路打过来,和汉军汇合,也不是没可能。”</p>
刘恪派了个绣衣使,看能不能和张议平接触到,两边一起搞点事儿。</p>
如果能成,北伐的进度,必然又能再度加快。</p>
不过这不是重心,毕竟现在汉军连长江都还没过,距离中原的汝南郡,太过遥远了。</p>
当下的目标,还是渡江。</p>
四月中旬的时候,已经可以着手准备渡江了。</p>
汉军将士们,喊着号子,将一艘艘征集到的渡船,集中到一起。</p>
在孱陵港附近的江面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船只,大到用来运输物资的板船,小到渔民打渔的渔船。</p>
当然,那一个个澡盆,才是最引人注目的。</p>
刘恪一直都在关注船只调集的情况,必须尽可能多的征集船只,然后将所有的兵马运过江去,而后船只折返,再运送后续支援、补给。</p>
他大致测算过,按照长江的宽度,即便是在渡江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船只渡过长江,往返一趟也需要大半个时辰的时间。</p>
而对岸东胡人的布置,并不太清晰。</p>
不过既然东胡人也准备了四个月,那么一应的器械武器,肯定是充足的。</p>
至少比起他在渡江抵达长沙郡时,更加占优势。</p>
赵宁的先锋兵马,约莫要在对岸,在东胡人的重兵把守之下,先坚持大半个时辰以上,才有可能等来后续大部队的增援,压力极大。</p>
而且这次刘恪不能上岸,将自己当万人敌使。</p>
这次他还有个澡盆渡江的计划,虚虚实实嘛,大风大浪的海上不太可能,但在这江面上,澡盆未必不能当楼船巨舰使。</p>
无数的汉军将士充当纤夫,将船只拉到岸边,统一排列起来。</p>
聚集在孱陵港的船只,越来越多,足足有七八百艘各式船只。</p>
不过因为薛嘉之计,真正能用的,完全用来运输汉军将士们的船只,并没有那么多。</p>
所以才需要赵宁带着先锋兵马,先独自支撑一阵子。</p>
刘恪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船只,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p>
虽然并没有超过一千艘,但是这已经是他们能征集到的所有船只了。</p>
毕竟仅仅是一个荆南的船,能有这么多,已经算是军民一心,民众极度配合了。</p>
第一次担任先锋的赵宁,显得格外活跃,见着船只齐并,随时可以登船渡江,便对着先锋兵马,大喝一声道:</p>
“动作都快一些,陛下有令,近日就会渡江,必须做好万全准备!”</p>
他在说道“渡江”两个字的时候,声音都不由得颤了颤。</p>
“是!”</p>
将士们大吼着回应,近日就会渡江,他们也很清楚。</p>
毕竟这些天的伙食,都好上了不少。</p>
每天能吃上一顿肉食。</p>
监军做的思想工作能跟上,将士们的基本待遇,也得跟上。</p>
刘恪从来没打算苛待过将士,就算将士们再怎么能吃苦,也一样。</p>
将士们为了国家上战场,把脑袋悬在裤腰带上,和东胡人拼死血战,那么国家富裕了,给他们更好的待遇,是应当的。</p>
反正是是吕宋的钱。</p>
再过了两日后,一切准备就绪。</p>
“陛下到!陛下到!陛下到!”</p>
刘恪再度来到孱陵港,除了魏成宪与吕奉父,从罗港而出的部分兵马外,其他将领,纷纷前来迎接。</p>
众将以岳少谦为首,率先拱手道:</p>
“末将参见陛下!”</p>
一应将领,也是随后一起放声大吼:</p>
“末将参见陛下!”</p>
刘恪小小满足了一下虚荣心,不过这排场还不够。</p>
这才哪儿到哪儿?</p>
距离长安都还远着,更何况整个天下呢?!</p>
刘恪深吸了一口气,身躯微微一震,用一种极其低沉的声音说道:</p>
“诸位,今天朕没什么要多说的,你们都清楚,要怎么对付胡狗。”</p>
他的目光凌厉,一字一顿:</p>
“朕只希望,你们在战场上,能打出大汉雄风,让那些东胡人知道,什么叫做汉人不可辱!”</p>
刘恪的声音渐渐高涨,充满激情和斗志,【演说家】的天命,即使是这些言简意赅的话语,也能让每个人都振奋起来。</p>
而后他望向了赵宁,渡江是赵宁的主场,他不用说太多,只是再次一声令下。</p>
“打了胜仗,人人有赏!”</p>
“来人,把东西抬上来!”</p>
而后亲兵们,便立刻抬上来几个木箱子。</p>
打开箱子,里头不是金子银子,而是一枚又一枚的勋章。</p>
刘恪一眼便看到,数万将士们眼中,那无法抑制的渴求。</p>
不是金银,却远胜金银。</p>
他笑眯眯的说道:</p>
“勋章勋章,有勋才能拿,把仗打好,才有的拿。”</p>
说着,他自己给自己挂上了一枚。</p>
“朕是会打仗的,朕调集船只也是有功的,所以朕先拿一枚。”</p>
“至于剩下的,打了胜仗之后,再行颁发,这是荣誉,至于封赏,那是另外的。”</p>
有没拿过勋章的将士还有些不解,不给犒赏金银,先给勋章啊?</p>
一个老卒见此,将胸口的一枚勋章擦了擦,捏着勋章边缘,对着那不明所以的将士道:</p>
“不懂?摸摸看,这个,三级战斗勋章!”</p>
“三级战斗勋章?”</p>
那将士下意识摸了摸,立时便感觉到,心里有股压制不住的战意,格外鼓舞人心。</p>
“我也要弄一枚。”</p>
三军将士们,不约而同的想着,人人都对新的勋章,贪图已久。</p>
这回得是什么勋章?</p>
渡江勋章?荆州勋章?</p>
“陛下万岁!”</p>
“大汉万年!!”</p>
三军将士们的声音充满了豪情壮志,呼喊声响彻云霄,如同雷鸣般威猛而震撼。</p>
气势如虹,战意已经达到了巅峰,旌旗飘扬,战鼓咚咚,随时可以投入到战斗之中。</p>
刘恪大手一挥,也不拖泥带水,直接道:</p>
“好!士气如虹,果然是我汉家儿郎!”</p>
将士们高举着手中的兵器,目光炽热的盯着刘恪,鼻孔里喘着粗气。</p>
作为先锋的赵宁,直接将亮银枪插在了地上,铿的一声,抽出腰间佩剑,大喝一声,下令道:</p>
“全军登船!”</p>
组织有序是岳少谦提出的准则之一,汉军贯彻落实的很充分。</p>
各支部曲未到江边前,就被告知了一切渡江纪律。</p>
要求队伍开到江边时,必须先止步,绝不许走近渡船。</p>
甚至每条渡船,都特意编有号码,专门规定了其所能载人数及货物数,甚至还标明了坐位次序。</p>
这样,依照着船只能渡多少人,就让多少人到渡口沙滩上,再以此登上,预先指定好的那条船。</p>
而将士们只能排成一路纵队,依次上船,不许几个人同时上船,这就杜绝了争先恐后的现象。</p>
甚至岳少谦还特意在每条船上,都配备了一名船长。</p>
即使是将官,乃至将军,上了船之后,也得服从这位船长的管理。</p>
在如此纪律严明之下,登船根本出不了半点意外,而且极为迅速,毫不拖泥带水。</p>
一众将领,都不由得佩服不已,真不愧是岳少谦,六万大军在这么个不算太大的港口中登船,竟能如此有序。</p>
只这一份能力,就已经是他们比不上的了。</p>
刘恪也是颇为叹服,这是他做不到的,于是乎顺手看了眼,岳少谦的面板。</p>
【姓名:岳少谦(国士)】</p>
【年龄:40】</p>
【统率:104;武力:70;智略:92;理政:85】</p>
【特性:忠贞、挺身、廉洁、机变、一身正气】</p>
无可挑剔的能力,无可挑剔的特性。</p>
刘恪都开始琢磨着,等到渡江之后,索性直接兵分两路算了。</p>
一路,由自己亲自带领,转进川蜀大地,攻灭石周曷部。</p>
一路,则由岳少谦带领,攻打新野、宛城,和汝南的归义军汇合,伺机以待。</p>
将士们开始依次登船。</p>
但和良好的秩序不一样,虽说是按着规定好的载人数量承载,但几乎所有的船只,都有不同程度的超载情况。</p>
大船可能稍微还好一些,超那么一两个人,看不出有多少影响。</p>
可是很多小船的船身,已经到了吃水线以下。</p>
坐在船上的将士们,只要稍微有些大幅度的动作,船身就摇摇晃晃的,极其不稳定。</p>
甚至还不如那些,被皇帝拿绳子牵着,嵌了个驴头装饰,又挂了个轮子当救生圈,一同渡江的澡盆,来的稳当。</p>
不过也没什么人觉得不对劲。</p>
赈灾、后勤,都已经做的焦头烂额。</p>
能调来船只就不错了,六万大军渡江,虽然因为船只的大小、规格不一致,很难算清楚到底具体要用多少船只,</p>
但想来肯定是不够用,超载了也很正常。</p>
而这一幕,被对岸一直关注着江面情况的东胡斥候,给发现了。</p>
并及时上报给了石周曷阿邃。</p>
“殿下,汉贼登船准备渡江了!”</p>
“据我观察,大小船只约有七百艘,但因为船只大小不一,规格不同,很难估算出兵马数量。”</p>
“不过船只的吃水线很深,显然全都超载,汉军数量不会少。”</p>
“还有.”</p>
“还有什么?”</p>
“还有澡盆。”</p>
(本章完)</p>